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退化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退化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 从古代起, 蒙古族牧民就在这里放牧着牛羊。近一百多年来, 由于盲目开垦、采伐、过牧等破坏了植被, 结果使草原退化, 出现了大面积沙漠。解放后, 在防治草原退化方面,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从总的趋势来看, 草原退化还在继续进展。六十年代初, 内蒙古草原退化面积占草原总面积的十分之一, 目前退化面积已占草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因此, 防治草原退化已刻不容缓。 一、 内蒙古草原退化现状 国家环保局统计(1999)资料显示,内蒙古自治区退化草原面积已占自治区草原面积的31.77%。20 世纪 60 年代内蒙古草原面积 13.2 亿亩,80 年代下降为 11.8 亿亩,90 年代下降为 10.37 亿亩。内蒙古科尔沁草原退化面积达 50%左右,每年以 3.7%的速度增长。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退化面积从 60 年代占草原面积的 15%增加到 80 年代的 49%。锡林郭勒盟草原面积2.95 亿亩,可利用草场面积 2.67 亿亩,截至 2024 年,草原退化占可利用草场的 74%。据内蒙古草原勘探院调查显示,内蒙古 33 个典型牧区旗县从 20 世纪 60 年代到 21 世纪初,都出现了大面积的退化现象,截至 2024 年除极个别外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原面积均超过了 50%,有的旗县像翁牛特旗、乌审旗、鄂温克自治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乌拉特中旗甚至达到了 100%,这样的退化速度是令人害怕的。原来内蒙古有五大草原: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现如今,科尔沁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三大草原基本消逝,特别是乌兰察布草原成为内蒙古土地沙化最严重、环境最恶劣、生活最贫困的地区。 二、 内蒙古草原退化原因分析 草原退化的因素多种多样, 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⑴ 气候干旱 内蒙古草原大部分地区年雨量在 100400 毫米之间, 而且雨量的年际变化很大。一年中六、七、八三个月占年降雨量的 70 % 左右, 尤其七、八两月最多, 冬春雨雪稀少, 春旱常常发生, 如遇夏早, 给草原带来的危害更大。 ⑵ 沙多风大 内蒙古草原的土质多为砂壤土、轻壤土, 少数为中壤土, 通常表层覆盖着砂层。锡林郭勒盟西北部年平均大风日数在 10 天以上, 阴山以北在 50 天以上, 鄂尔多斯在 40 天以上, 呼伦贝尔在 30 天以上。干早的冬春季节是草原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