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刘伯承在重庆捐书为何留名“刘老太太

刘伯承在重庆捐书为何留名“刘老太太_第1页
刘伯承在重庆捐书为何留名“刘老太太_第2页
刘伯承在重庆捐书为何留名“刘老太太_第3页
刘伯承在重庆捐书为何留名“刘老太太捐赠图书的“刘老太太”重庆图书馆珍藏的历史文物中,有一本“图书清册”,封面上写着“刘老太太”,并加一括号补注,括号内,赫然三个字:刘伯承。内页一标注有:刘老太太〔住小龙坎红糟房〕捐赠;西南人民图书馆接收;图书清册。内页二标注有:小龙坎红糟房刘老太太捐赠图书统计表:1、线装书 1171 册2、精平装书 2894 册3、期刊 18 册共计 4083 册。下附注:1、本清册共十页;2、接收日期:1951 年 2 月 3 日及 3 月 9 日。红糟房,即红槽房,抗战时期系中英情报合作所所在地,重庆解放后,红槽房大批住房为西南军区所有。时过境迁,当时接收这些图书的人员已无法查找,无人知道“刘老太太”的真实身份。至于“图书清册”上为什么会注明“刘伯承”?专家认为,刘伯承担时是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是重庆乃至西南地区的最高级别长官,因此,“图书清册”上注明“刘伯承”应当是有依据的,无人敢胡乱编造。多年来,重庆图书馆八方打听“刘老太太”,都毫无结果。2024 年12 月 5 日,刘伯承元帅诞辰 120 周年之际,刘伯承的次子刘蒙到重庆开县参加纪念活动,他在接受重庆晨报记者罗静采访时,提到此“图书清册”中的书籍系父亲刘伯承委托其三弟刘叔禹捐赠,书中的批注为刘伯承亲笔。原来,30 年前,刘蒙曾在重庆图书馆住了一个月时间。在那一个月里,他翻阅了大量父亲生前捐给图书馆的藏书,并从父亲批注的手迹中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刘伯承。刘蒙回忆,父亲最大的休闲爱好就是读书,虽然一生征战,但不管到哪里,都带着自己多年精选的藏书,只有在 1950年离开重庆时,才将自己的藏书及字画进行整理,几乎全部留给了家乡。当时,刘伯承是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为了不引起太多的关注,他委托自己的三弟刘叔禹,匿名将藏书和字画送到了图书馆。1950 年 10 月,刘伯承受命到南京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后担任首任院长。我们可以猜想,刘伯承举家迁往南京时,全国范围内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扫除文盲运动,这也许是他把这批宝贵的图书捐赠给当时的西南人民图书馆〔即今日的重庆图书馆〕的一个原因。此外,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兴起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各公藏单位和私人捐献古旧图书和平装书给图书馆是一种风气。除刘伯承捐献的图书外,当时的西南人民图书馆还接受了李文衡、杨沧白、傅增湘、戴亮吉等私人所藏图书的捐赠。爱好读书练字的统帅“刘老太太”所捐图书共 4083 册,据图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办公文档专营+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量办公文档,欢迎选择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