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一:求职面试的虚假和浮躁 面对着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招聘会,大学生求职哪个不是场场不落,送简历如撒传单,正所谓浮必显、躁必急,因此各类毒素也慢慢渗入了人才市场假学历、假文凭、假证书以 及装帧精致的虚假简历甚至徒具其表的各色人才包装。 例如,某外资巧克力厂商的招聘会上,一名应聘女学生向面试经理特别提出自己从头到脚连眼睫毛都是咖啡色的。 病毒二:职业理想成为借口 大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往往同意归罪于学非所爱、学非所用。例如,一个学土建的学生在没毕业时就已经认定对这个专业毫无兴趣可言,并自认为有一定的艺术细胞,立下了弃理从文的职业理想。他毕业后一心要当主持人,结果一事无成。当你不能在兴趣中寻找的时候,就必须学会在工作中寻找兴趣。 病毒三:择业强求门当户对 很多人在找工作时喜爱按门第划分,如北大、清华就应对应 IBM、惠普等国际大公司,但是这样造成了大量未能如愿者的失魂落魄甚至自暴自弃。大学生求职中不应该有这种门第观念,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择业的大门向每一个大学生敞开,但是对自己的估量过高或过低都会产生失落感。 病毒四:毕业就业只顾伸手 大学生毕业后择业时,普遍有一个心理的误区:他们认为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学业有成,接下来的就业工作是该向社会伸手的时候了,觉得应该得到和收获了。这样的心理定位首先会造成对环境的不适应,比如在工作时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之后怨天尤人。 病毒五:人才的揠苗助长 如今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都会说自己的压力太大,比如某个学生刚刚开始工作就已经规划好 3 年之内要挤掉主管,5 年后成为总监,35 岁之前要成为年薪 50 万的职业经理人。为此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还不惜花费几十万元读 MBA,但最终因把身体累垮了没有完成公司的任务而被解雇了。 病毒六:参加招聘会衣着不得体 病例:小李刚刚踢完球,就回寝室拿了简历奔向招聘会现场。他的球衣被汗水湿透了,腿上、球鞋上还带着操场上的泥巴。在招聘会上,几乎所有的招聘单位看到他都会皱眉头。 参加招聘会的着装切忌两种情况:一是过分随意,这是没有素养的表现;二是模仿秀,假如穿着装扮得过于正式,则显得不自然。 病毒七:个人准备过详 病例:小周拿着 10 份自制的有 50 多页的个人走进招聘会场,就像搬着一摞书一样。拿到他递上来的材料,想找英语水平,这一项居然找了两分钟的时间。结果多数他投材料的单位都只是问了他两三个问题就草草了事,因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