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写生课堂促进常州文化名城建设的策略讨论摘要: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可以通过增加在常高校学生的写生课堂来开展,不仅让写生课堂由唯美走向求真、求善,而且通过绘画这种公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能有效地促进地域历史文化知识的传播。为实现艺术写生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相互促进,本文通过编列常州艺术写生地名录,简注各个写生地的历史故事,形成一个全面反映常州历史文化遗存的写生提纲,以指导在常高校学生的在地写生活动。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应用型本科;创意产业上海美院学生的周庄写生及随后的作品巡展,漂亮的构图和朴素的意境不仅让作品获奖,也让周庄这个普通的江南小镇走向世界。可见,艺术写生在传递美的同时,对传播历史文化信息也发挥着独特的推动作用。常州有四所本科院校、八所专科院校,是除南京之外江苏省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城市。本文希望通过筛选常州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编列出一个写生地名录,在各个写生地的后面,备注其历史文化故事,让学生在备注的提示下,主动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故事。通过这样一种写生活动,在提升学生绘画素养的同时,展示、传播、发现、归纳常州的山水地脉、老街古巷、人文精神的特色,这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目前在常高校的应用型本科创建中有关教学方法向“应用性”转变的一个探究。这对于文化产业还没有形成的常州来说,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一、历史文化遗产的加工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有丰富的历史遗产,还要有较强的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加工能力。所谓对遗产的加工能力是指居民对历史遗产的认知、领悟、归纳与展示的水平。将那些作为旅游景点难以实现收支相抵的不典型的文化遗产给典型地利用了,这是城市“有文化”的体现。六朝古都的南京要比上海有更为丰富的文化遗产,但上海众多的科研院所派生出来的文化遗产的加工能力远高于南京。很多人觉得上海比南京的文化更厚重,这就是文化遗产加工能力的体现。丰富的历史遗产对其所在城市来讲可收近水楼台之效,也是其进展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但也要注意历史遗产多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开发利用是没有垄断性的。比如一个历史故事,当地的人可以整理,外乡人也是可以编写的。二、通过写生丰富历史文化知识的学理分析1.从在地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是艺术的特质作为普通的写生课堂,画一个苹果、一把椅子、一座房子,都是合理的选择,但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所在地的大学来说,花同样的时间去临摹历史遗迹,进而去探究遗迹背后的历史故事,收获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