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砚下一个收藏洼地砚产生于春秋时期,比纸的历史悠久。《文房四谱•砚谱》引文嵩《即墨侯石虚中传》云:“石虚中,字居默,南越人,因累勋绩,封之即墨侯。”于是“石虚中”、“居默”、“即墨侯”,便成了砚的雅号。如宋朝王迈的除夜洗砚诗:“多谢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除此以外,砚还有“石友”、“石泓”之称。如王炎《题童寿卿博雅堂》诗:“判溪来楮生,歙穴会石友。”黄庭坚《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诗:“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洋人不识古砚精妙世上所有的古玩,其价值与年代成正比,愈传愈贵,但为何唯独冷落了古砚,其价值上不去呢?陈国源陈述了五六十年前著名学者赵汝珍先生的观点,认为现在砚台拍卖价格不尽人意,很大原因是在于“不识古砚真面目”的西方人掌握了拍卖会的“控价权”。赵汝珍先生曾陈述之为,“盖中国今日之古玩,其价值完全操之西洋人之手。西洋人所认识者,所收买者,即有价值,否则,即无价值。对于古砚之精妙,西洋人绝不能理会,绝不能认识。故西洋人之来华者,任何古玩均可收买,未闻有收买古砚者,此其所以愈趋于贱者也。然因此而楚弓楚得,不致流入西洋,亦天惠吾华之意欤!”。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大拍卖公司,举办的东方古玩和艺术品的拍卖会,其结果直接影响到国内各大拍卖公司的春拍成交和效果。假如西方人认可的、喜爱的古玩,价位自然就高。而这样的拍卖会定价影响了我国古玩的行情。而古砚之精妙,对于从开始使用鹅毛笔,继而进展到用钢笔的西方人来说,实在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对于墨磨砚、使用毛笔之真谛,不可能领悟和理解,当然也就不喜爱、不购买古砚了。因此,古砚的价位也就上不去。古砚价格曾远超瓷器书画300 多年前,曾任端明殿学士的书法家蔡襄,偶得一方歙砚后喜吟道:“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把歙砚比拟为价值连城的和氏壁。一方佳砚难求,可换“秦人十五城”的天价预示了砚台这个文人墨客、藏家们的宠儿。现藏有 400 余方中华四大名砚的陈国源先生认为,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可以说就是笔墨纸砚进展史。文人墨客通过笔墨纸砚把历史、文化传承下来,并传播到世界各地。自古以来能给予“宝”字头衔的艺术品,只有笔、墨、纸、砚,世称“文房四宝”。从这一个“宝”字,就道出了它们的宝贵、价值和贡献。除了传承历史外,陈国源先生认为砚台的价值还在于以下三方面。古今砚台的艺术价值均体现在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