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氧气会用完吗早在 19 世纪,英国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曾经为地球上的氧气有过这样的担心:随着工业的发达和人口的增多,500 年后,地球上所有的氧气都将被消耗殆尽,人类将趋于灭亡。这位学者的担心看起来似乎不无道理。看看地球上的生物圈,无论是60 亿的人口,还是不计其数的动物,甚至包括不进行光合作用的非绿色植物无时无刻不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19 世纪以来,100 多年来的工业化加速进展,大气成分已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大幅上升。道理很简单:大规模矿物燃料的开采与燃烧、森林开采、大量还原性化合物的排放,加上世界总人口的增长、养殖业的进展、宠物饲养的增多,以及人类的其他活动的增多,共同构成了对氧气消耗日益增长的需求。这样下去,是不是会有那么一天,地球上的氧气会使用殆尽呢?从长远的角度看,地球上的氧气浓度并非一成不变。地球目前已存在了 46 亿年,而在地球存在的前半期并没有氧气存在,氧只是以元素的状态存在于水或岩石中。之后,氧气才开始出现在大气和海洋中,但在大气中的含量仍不足 1%。大约 24 亿年前,地球中的氧气突然开始聚集。从大约 5.4 亿年前的寒武纪开始,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在 15%~30%之间徘徊,到了大约 3 亿年前的石炭纪末期,氧气含量达到了空前绝后的 35%。在那个时代,恐龙曾经与其他一些体型庞大的昆虫共同统治着地球。2.5亿年前,稀薄的空气可能迫使动物从高纬度地区撤离,聚集到低地,对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起到了推动作用。6500 万年前是地球大气含氧量显著降低的阶段,正好也是恐龙灭绝的年代。这证明,从长期看,地球上氧气的浓度是有波动的,并且对地球生物圈造成重大影响。有文献记载,在意大利的一个城市里曾挖掘出一个密闭的大坛子。据考证,这个坛子是在 1000 多年前被维苏威火山爆发的灰尘埋没的。化学家从坛中抽出空气进行分析,发现 1000 多年前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和现在相同,也是占总体积的 21%。为什么 1000 年来氧气的浓度没有变化呢?地球上浩瀚的森林、草原、庄稼,在阳光下,植物的绿叶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从根部运来的水分、养料化合变成淀粉、葡萄糖等,同时放出氧气,这叫作光合作用。据计算,3 棵大树每天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约等于一个人每天所吐出的二氧化碳。每年,全世界的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大约要吸收几百亿吨的二氧化碳。还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空气中摄取二氧化碳——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