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青年老师,通过听老老师的课,学习教学工作是我取得直接教学经验的重要途径之一。多听,多观摩,多思,多总结才会有更多的收获。在听课的过程中,我收获很多。一、听课要注意的问题1) 听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遵守上课秩序。俗话说有比较才有进步,怎样才能有比较呢?这就要求在听课前自己先备课。确实在听课过程中我也有这种体会。备课后我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我就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这样听课才显得有针对性,听起来效果也会更好。除此之外,听课前还要了解听课的班级、节次,尽量在上课预备铃响之前坐在教室。2) 听课过程中要善于思考。听课是带着脑袋去听,带着问题听,而不是带着笔去听。简单记录别人教学的总过程,那只能说是工作的一种重复,因为没有经过自己头脑的加工,那依旧是别人的东西,学到的也只是皮毛,真正的内核是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比较后才能挖掘到的。3) 听课后要主动与授课老师沟通。一则是礼貌,二则是请教的好机会。当我认真去听一节课后,脑里往往会出现几个问号: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讲呢?老师选取这个素材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呢?这些问题我都可以通过课后和授课老师沟通来解决。每个授课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思路,通过深层的沟通,我往往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就不至于只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浅尝即止的尴尬状态。有时在沟通中我还会得到一些额外的收获。所谓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沟通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4) 听课要有选择性,避开盲目听课。选择性听课老师主要根据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选择老师上。所谓姜是老的辣,这个老不能单纯理解为年纪上的老,更多的是指在教学上的老到。优秀的老老师往往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有更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听优秀老师的课不代表只听老老师的课。有些年轻老师的课也是上得非常出色的,他们上课的热情和一些新的教学手段我们学习起来更容易。这里我仿效一句孔子的话,简单说就是要择优而从之!第二个方面体现在选择听的科目上。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样每个科目都有各自的教学特点。多听不代表听得杂,所有的科目都要听。各科的学科特点的不同导致它们的教学特点、教学模式也有很多的不同,理科看重逻辑性、严谨性,而文科重辩证思维,重杂。对我来说,我教的科目是计算机方面,除了计算机课外,我还会去听一些设计方面的课程,从中学习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其它的有选择性地去听。第三个方面是体现在对时间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