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学言语技巧讨论孔子的教学言语技巧,有助于提高语文老师专业水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并增强学生的言语能力。一、多用修辞1.用排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而且时时复习它,不也是令人兴奋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欢乐的事情吗?人家不了解我的长处和成绩,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见《论语·学而第一》)“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做成了事不要夸说,做过了的事不要劝谏,已经过去的事就不要再追究了。见《论语·八佾第三》)“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不懂得规律,不能成为君子;不懂得礼法,不能立足于社会;不懂得别人说话的内在意思,就不能了解别人。见《论语·尧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爱好学习就接近于明智;努力行善,就接近于仁义,知道耻辱,就接近于刚勇。见《中庸》)排比语句,一气呵成,语意连贯,极富气概,内涵丰富,意思透彻。用排比句教学,富有感染力。2.用比方。如:“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用德政治理国家,就像北辰星在自己的位置上而其他的星星都围绕着它一样,人心归顺。见《论语·为政第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手段得来富贵,这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虚无。见《论语·述而第七》)“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射箭就好像君子修德一样,箭没有射中靶心,应该反责自己用心不专,立身不正,不能怨恨别人。见《中庸》)孔子在论述处理政务的关键在于人才时说:“人道敏政,地道敏树。”(推行人道政治就会立即见效,就像适宜的土地能使树木迅速成长一样)用树的快速生长来比方用人道行政就会立竿见影。(见《中庸》)用比方来教学,生动形象,深化浅出,通俗易懂,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3.用对比。如:“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君子对于中庸的道理能时时省察,做到随时而异,适中不偏。小人对于中庸的道理,任性妄为、肆无忌惮。见《中庸》)“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统治者自身行为正派,不发命令老百姓也会执行;统治者自身行为不正派,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见《论语·子路第十三》)“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晋文公狡诈而不正派,齐桓公正派而不狡诈。见《论语·宪问第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