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成功》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体会本文结合实例逐一剖析的写法。 2、体会本文语言亲切自然的特点。 3、明白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人的自身努力。 [重点、难点] 1、重点:逐一剖析的写法。 2、难点:语言亲切自然的特点。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一、导入 季羡林(1911.8.6~ )山东清平人。1930 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 年毕业,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老师。1935 年秋进入德国格延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1941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 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直至现在)、系主任(至于 983 年);1978 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于 984 年离职。1956 年 4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 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外国文学讨论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讨论会名誉会长。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讨论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二、整体感知 讨论并归纳: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段(1~4):提出成功=天资+勤奋+机遇的观点。 勤奋是决定因素。 第一层(5-6):要客观对待天资。 第二层(7):假如不勤奋,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 第三层(8):机遇是存在的,有时对人影响极大。 第四层(9):分析成功的三个条件,说明勤奋的重要性。 第三段(10):指出王国维的疏漏,突出勤奋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讨论课文 1、提问:课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在于他承认天资与机遇对成功的作用,同时又能非常辩证客观地看待这两个条件。 讨论并归纳:用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说明天资是客观存在的,谁也否定不掉。用学术界艺术界自命天才的人说明自己的天资要实事求是一点好。引用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及韩愈的故事说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用自己亲身经历说明机遇有时很重要。用韩愈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还是说明勤奋的重要性。最后引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对成功必经的三种境界阐释,并指出其疏漏,再次强调了中心论点。这些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5、本文引用了很多古代学者治学的名言,请同学们摘抄下来,课外再收集一些有关的名言警句,制成知识卡片。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