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宏观调控教案【篇一:2017 上海教师资格证面试:《科学的宏观调控》教案】2017 上海教师资格证面试:《科学的宏观调控》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2.了解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相互关系。【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经济现象,逐步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把握事物的共性和根本特性的辩证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优势,认同国家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难点】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的区别三、教学方法情景探究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播放下面的图片。导入实录:请同学们看下面一幅图片,中国经济的起飞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那么,有的同学可能就会问了“什么是宏观调控,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怎样进行宏观调控”,要想揭开这些谜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科学的宏观调控》。环节二:综合探究1.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过渡语: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教师:请同学们根据漫画“假”“欺”何时休,思考一个问题:国家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学生讨论,交流。师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1)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2) 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3) 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2.宏观调控的目标过渡语:国家进行宏观调控,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呢?接下来我们看宏观调控的目标。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请同学们分析 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思考一下这些体现了宏观调控的什么目标。3.宏观调控的手段过渡语:国家如何进行宏观调控呢?接下来我们学习宏观调控的手段请同学们分析以下三个案例,分别指出在案例 1、案例 2、案例 3 中国家运用的宏观调控的什么手段?案例 1:2016 年 3 月 5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今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统筹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产业、投资、价格等政策工具,采取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为经济发展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