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实在在为党为民做事才是真正的政绩政绩,是干部在本职岗位履行职责中所做出的成绩和贡献,是干部德才素养最终体现,也是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但是,目前人们对政绩有着各不相同的看法,以我之见看一个干部的政绩,应把握以下几点原则:二看工作作风。看待干部的政绩,必须看其工作作风是否深化、扎实。有的干部作风不深化、不扎实,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喜爱看风头,哪项工作容易见效,容易出名挂号就往哪里用劲,不重视基础怀工作。因此,衡量一个干部的政绩,既要看其工作的现实成果,又要看其为下步工作打下了什么样的基础。那些不顾长远进展,搞短期行为的做法,不能视为政绩;那些虽然眼前效益一时不太明显,但是后劲足、前景看好的,一定要视为工作实“绩。要正确看待干部的政绩,必须处理好长远利益与短期行为的关系,避开出现 一代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 的现象。三看主客观因素。要看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在政绩中的比重。假如所在单位干部队伍素养高、上一届班子基础打得好,那么干部的工作也就容易见成效;反之,其工作成绩就较难显现出来。因此,看干部的政绩既要对其所付出的努力进行全面分析,又要对其所取得工作成果进行横向、纵向地综合比较,透过现象看本质。假如忽视客观条件,就难看到政绩的本质,影响对干部作出正确的评价。评价政绩不仅要看可以量化的成绩,还要看难以量化的成绩。比如人才队伍建设、单位风气建设和常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等等,都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模式和尺度去衡量。看得见的 硬件 与看不见的 软件 一起考虑,才能对干部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五看功过关系。看干部的政绩,必须处理好成绩与过失的关系,要看成绩背后是否掩盖着“”深层的矛盾。要防止 一俊遮百丑 的现象。对一面有政绩,而一面回避矛盾的要进行全面分析,要做到功过分明,正确评价其政绩。各级干部应从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怀、最直接的问题入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制造真正的政绩。各级领导干部应把个人的荣辱与广阔人民的利益紧紧捆在一起,勇于面对现实,承担责任,在解决这些重大疑难问题中创出政绩来,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始终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不懈的人生追求,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树立起共产党人的政绩丰碑。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lyp二○○四年六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