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人机工程教学改革实践摘要:工业设计专业人机工程学的主要讨论内容是人与机器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工业设计技术的进展,工业产品的设计要求和设计水准不断提高。文章结合当前人机工程学教学实践中阐述传统人机工程学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途径,以提高学生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关键词:工业设计;人机工程学;教学改革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人机工程学课程在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育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满足人类的精神物质需求是工业设计的根本目标,而实现人机协调,构建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是人机工程学的主要讨论内容。可见,两者的讨论方向是一致的。作为工业设计的基础课程,人机工程学在产品系统设计末期、产品开发设计阶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机工程学生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设计水平。一、工业设计人机工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教材内容学生不易理解目前,除了工业设计专业,安全工程、汽车等多个专业均设置人机工程学课程。由于各个专业要求各异,导致各专业人机工程学教学内容存在差异,如安全工程专业下设的人机工程学教材内容侧重设计的安全性,而工业设计专业下设的人机工程学教材则侧重于人机协调,主要考虑如何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从而实现人机环境的协调统一。教材涉及面较广,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很难全面深化地探究其中的每一个章节,同时教材内容偏重理论,与工业设计实践脱节,缺乏知识的应用实践和具体的设计实例。学生学习理论后没有实践应用的机会,设计水平提升有限。(二)人机工程实验设备缺乏人机工程学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因此,人机工程课程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设计实践能力的培育,需要通过大量的人机工程实验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设计理论并通过设计实验加以运用。现阶段,很多学校工业设计专业缺乏足够的实验设备来开展人机工程实验,如在设计座椅的实验中需要测量体压分布和脊柱弯曲情况的设备。很多学校缺乏相应设备,老师只能指导学生使用其他非专用设备制作模型进行设计验证,不仅制作过程耗时较多,且验证也不够全面,导致设计评价标准不够客观准确,无法对学生的设计作品做出客观评价。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合理选用。因此,在工业设计人机工程学教学实践中,老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运用合理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