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剪纸中鱼形象的民俗文化阐释摘要:剪纸艺术是甘肃庆阳地区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有著悠久的历史和鲜亮的地域文化特色,其独特的艺术形式积淀了生活在黄土高原地区庆阳人们的心理意识,是庆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经验的形象表达,内含者丰富的文化意蕴。在庆阳剪纸艺术中,鱼的形象运用非常广泛,样式表达极为丰富,文章仅针对庆阳剪纸艺术中,鱼纹形象的内在民俗文化内涵进行简单阐述。关键词:庆阳剪纸;鱼纹形象;图腾崇拜;阴阳哲学观一、庆阳剪纸概述庆阳地区的剪纸艺术对各种动物的形象体现,都有其独特的生命特征,是庆阳劳动人民对生命形式的理解,通过剪纸创作来表现对生命的热爱与崇拜。在诸多动物形象中,鱼纹形象的剪纸表现题材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丰富的表现内容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民间鱼纹形象的剪纸,既可以说是对自然界中生物形象的艺术化表现,同时也是人们自身主观情感意识的一种寄予,建立在劳动人民对于大自然和生命的体验与理解基础上,融入自身的主观情感,是一种感性的艺术形象再现。二、民间鱼纹剪纸中的图腾崇拜意识图腾信仰的产生有其具体历史原因,远古时代,由于人类生存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在强大的自然面前感到束手无策,于是把自然界中某些具有特异功效的物体视为图腾崇拜的对象。在《山海经》中,有很多关于鱼崇拜的文献材料,《海内北经》中云:“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所描绘的就是拟人化的鱼的形象,可以理解为是鱼图腾的一种反映。《大荒西经》中有记载:“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此段经文反映的是一则与鱼有关的神话传说,讲述的是中华人文始祖高阳帝颛顼,与鱼合二为一,一体复生的神话故事,更加鲜亮的体现出鱼图腾的崇拜色彩。三、庆阳鱼纹剪纸的阴阳哲学观体现庆阳民间的鱼纹剪纸艺术,可以说是对我国古代阴阳哲学观的承载。西方的哲学理念,是以自然科学的角度和观点来认知世界,而我国传统的古典哲学,则是以阴阳观来认识世界的,并在社会进展进程中形成了阴阳五行说。庆阳鱼纹剪纸艺术中,鲜亮的揭示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根深蒂固的阴阳哲学。清初马骕编撰的《绎史》一书中提到:“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就是阴阳哲学观的表述。在庆阳地区,也有以男为阳,以女为阴;以南为阳,以北为阴;以左为阳,以右为阴等等阴阳哲学观。受中国本源哲学观影响,中国庆阳剪纸多以生殖繁衍作为表现主题,并通过“观物取向”的象征手法,运用通感联想、象征寓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