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改革探究[摘要]实践性教学对培育应用型环境科学专业的人才来说十分重要,地方应用型高校在专业实践性教学方面仍存在不足,应用型高校环境科学专业老师应不断创新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形成系统化实践性教学体系。通过分析当前应用型高校环境科学专业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对实践性教学体系改革探究提出新思路。[关键词]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校企合作一、高校环境科学专业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不系统地方应用型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因师资力量薄弱、资金经费不足、建校时间短、专业培育计划制订不合理、实验设备落后、教学硬件设备不足等原因导致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不够完善、实践课程体系欠合理、实验内容不科学。比如,公共基础实验课程只有化学类实验,缺乏了生物类实验,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专业基础实验课程过于重视机房模拟软件课程,大型实验仪器操作使用未开设等。理工科学生普遍存在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以及合作精神薄弱等问题,通过对各学科的学习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对环境科学专业课程安排中的学科融合性还是相对较低。当下,我国的环境污染形势越来越严峻,其影响因素也逐渐复杂化,其中涉及经济、社会以及工业等众多因素,环境类专业也已成为一门文、理、工综合学科,因此,要想实现对污染问题的全面解决,不仅需要具有专业的技术知识,更应该熟悉法律、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这都会成为影响环境问题解决的重要条件,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对毕业生就业起到支撑作用。(三)学生创新意识的培育不足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社会环境以及生产模式等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导致相关的环境污染源、污染条件以及影响规模等都在不断变化,因此,这要求环境工程师需要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千变万化的污染问题。所以,老师应该针对该情况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培育,从而通过专业技能的创新性应用有效解决不断更新的污染问题,并利用管理模式与技术体系的完善与改进,实现对污染问题的全面处理。在实践教学上还无法脱离传统模式的弊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力度不足且方法不科学,这使学生无法较好地应对社会环境日新月異的变化,从而对岗位的适应力大大降低。(四)实践教学方式、产学研合作机制有待改革创新在环境科学教学活动中,实践教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但是,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的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方式还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