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廊坊地区的佛教石刻艺术

廊坊地区的佛教石刻艺术_第1页
廊坊地区的佛教石刻艺术_第2页
廊坊地区的佛教石刻艺术_第3页
廊坊地区的佛教石刻艺术打开文本图片集1999 年 12 月在永清县支各庄发现的北魏太和十一年佛三尊造像,十分难得。佛龛下部有阴刻楷书发愿文:“太和十一年州……/次县王……/王僧安……/乔父母牛人……/像壹躯……/皇帝下花……/唱道之会……/为知……/生读生之……/自众生普/……”这一发愿文虽已残缺,但令人欣喜的是标示年代处十分完整,可知其雕造于北魏太和十一年(487 年),即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前,为目前所知河北地区出土北魏带纪年款石造像中较早者。通观这尊造像,它具有浓郁的大同云冈石窟第二期造像的艺术风格。两相比较,佛像的高肉髻、浑圆的脸庞、瘦削的双肩等,无不表现出云冈造像那种独特的风韵。它的发现,再次证实云冈石窟北魏造像即所谓的“平城模式”对河北造像的巨大影响力。这尊北魏太和十一年佛三尊像,时代较早且纪年明确,对讨论河北佛教造像艺术的进展历程,特别是云冈石窟对早期河北地区造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价值。隋唐时期,廊坊地区在我国北方的军事地位十分突出。隋初廊坊分属涿州郡,唐初改涿郡为幽州。公元 589 年,隋灭陈,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统一,努力恢复社会安定和生产,取得了明显的实效,为唐代社会稳定、经济进展和文化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佛教文化在魏晋南北朝的蓬勃进展,至隋唐达到了全盛时期。寺院经像遍及各地,佛教艺术的民族化、世俗化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安次古县村“灯幢”长明灯楼、永清县塔巷村会福寺金轮石幢,均雕立于武则天统治时期,是武则天为自己取代李唐建立大周,极力推崇佛教,使佛教兴盛一时的历史见证,也是盛唐时期皇权政治与宗教结合,皇权推动宗教进展,宗教为统治者的政治统治服务的历史证物。隋唐以来普遍兴起的佛教,在辽代大为盛行。这个时期兴建了不少规模宏丽、造型精致的寺庙殿塔,其中有的建筑历经数百年的兵燹战乱,依旧保留至今。安次区前南庄辽代石经幢,1990 年 5 月村民取土时发现,现存于廊坊市碑碣苑内。该幢为辽大康七年(1081 年)十月“奉昌”等(其姓失考)在其家族墓地为亡故父母所立。幢上另有“皇统九年(1149 年)二月重建”等字,书法拙劣,雕刻粗糙,系金代其家后人重立时所刎。唐中期以后,佛教真言宗的影响日益扩大,经幢建筑逐渐在寺院和民间流行,其种类、形式、质地多样,其中石幢最为常见,幢上多刻《尊胜陀罗尼经》。至宋辽金时期,各地建陀罗尼幢之风达到鼎盛。佛教信徒于墓地所造经幢,称为坟幢或墓铭幢。该幢即属此...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不二商店+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你的不二选择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