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传统文房器物的当代进展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大理凤羽古镇的凤羽砚的进展历史,梳理器物的工艺之美和纯手工技艺的魅力。本文将分成 3 个方面,首先是对大理凤羽古镇和凤羽砚的概况介绍;其次从题材、工艺两个角度进行梳理和讨论;最后是对凤羽砚的当今进展问题的梳理及其建议,从现今对传统书写工艺的需求寻找中国传统器物砚台的进展前景,为我国传统器物的进展尽一份力。关键词:凤羽砚;凤羽;砚台;手工艺0 引言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对书面书写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无纸化办公,人们对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的需求越来越少。然而,所谓文字和语言的沟通,不仅仅是为了传递信息,还有文字的艺术美蕴含其中。所以,尽管无纸化办公的快节奏沟通模式日渐扩大,但是人们对传统书写方式和表现方式的热情从未降低,甚至已经脱离了沟通的层次,文字书写更具有艺术之美。在这样的情况下,讨论我国传统文房四宝砚台的现今进展就极具意义,借以寻找中国传统书写器具的当代进展模式,在保护这项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发扬光大,使其在新的时代迎来新的进展契机。1 凤羽镇与凤羽砚1.1 凤羽镇概况洱源县地处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凤羽镇隶属洱源县,洱源即为大理洱海的源头,凤羽镇便有“洱海源头第一镇”的称誉。“凤羽镇的气候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气候适宜,温差小,四季不分明。”[1]“凤羽之名源于何时,已不可考。据传,在很久以前,凤羽还是一片汪洋,是个泽国。”[2]在凤羽镇有“百鸟朝凤”的传说,北魏时期郦道元在《水经注》里记载了:“叶榆(今大理)西北有鸟吊山,世传凤凰死于此,每岁入秋,百鸟群集来朝。”“百鸟朝凤”的传说源于凤羽地区。凤羽镇是古代茶马古道的重要的驿站。茶马古道既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又是中国民族南北迁徙的大通道,这个古交通要道就途经洱源县凤羽镇。2001 年 4 月,洱源县凤羽镇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2024 年被评为生态乡镇,同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2024 年 12 月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凤羽是白族聚居区,至今镇内古白族建筑保存较为完善,主要为明、清时期建造,以四合五天井和三坊一照壁为主,也有二坊对应或一坊独立的布局。其地理位置和交通情况决定了这里气候宜人,风景秀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近年来,凤羽古镇除了由于云南旅游事业的蓬勃进展,带动旅游收入之外,更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