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养成教育认识讲求养成教育方法提高对养成教育的认识。学生形成良好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主要是依靠老师的指导。为此,应切实重视抓好老师队伍的思想建设,尤其要重视提高老师对落实《法律规范》的认识。在落实《法律规范》中将思想统一到以下几个方面:(1)落实《法律规范》是知与行的统一体。日常《法律规范》表面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是包含人类传统和人类优良品质的复杂的道德体系,是将人类社会文明进展的成果简化为具有明显行为标志的伦理纲要。“听腻了”,正说明我们长期停留在口头说教阶段而忽视了行为的养成,应当把“讲”的过程深化为对学生进行指导、训练的过程。《法律规范》是知与行的统一。“知”是简单的(这里指口述或背诵而言,彻底的“知”应指真正理解其复杂的道德内涵)。“行”则困难得多,所谓“困难”主要是难在持续不断,难在养成习惯。实践告诉我们:时断时续的教育结果往往是功败垂成。(2)落实《法律规范》需要全体教育者形成“合力”。学校的教育工作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只是分工不同,培育学生的大目标都是完全一致的,班主任抓了行为法律规范,为任课老师上课制造了条件;任课老师以自己的良好习惯影响学生,并时时配合班主任抓好行为法律规范,又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方便。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只有形成“合力”,才能使行为法律规范较快地影响到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仔细品味“养成”二字,可以认识到,它就是连续的、一贯的,而决不是时续时断的。(3)落实行为法律规范与提高教学质量是相辅相成的。落实《法律规范》中关于“学习方面”的准则,实际上是“非智力因素”的培育,它对于大多数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应当在抓学习成绩的过程中落实《法律规范》,应从落实《法律规范》的实际行动中要学习成绩,两者是不可分割的。讲究养成教育的方法。养成教育的方法论,首先要求我们必须端正指导思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按教育规律办事,根据小学生身心进展的特点及其行为表现,充分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讲求养成教育的方法,努力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1)定时专一法。行为法律规范的内容广泛,涉及方方面面,不可能一步到位,一次训练达到要求。可定时重点抓“一”条(专一),要求学生对比《法律规范》,努力改正“一”个缺点。只有目标专一,才便于强化训练,也易于见到成效。第 8 条规定:“不挑吃穿,不乱花钱,爱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