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应用讨论一、讨论的问题(一)讨论背景(略)(二)讨论的目的和意义(略)二、讨论过程(一)理论分析有关概念分析:“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为依托,支持学校教学和管理信息等,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俗具体地说就是学校信息中心宽带接入因特网,校园内每个教室、办公室、计算机网络教室(满足一人一机学习),通过校内局域网接入因特网,从而实现网上软硬件资源共享,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整合,为建设开放式的校园网络文化打下基础。(二)讨论目标(1)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加大硬件建设、资源开发、多种应用系统的建设力度,建好校园网络、数字图书馆、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等;(2)加大培训力度,增强老师数字化意识,促进老师教学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使他们能熟练地运用网络、计算机等技术,能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学习资源;(3)改革人才培育模式,提高学校现代教育信息化进展水平,提高教育功能,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建设,促进学校教育跨越式进展;(4)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利用卫星接收、光盘播放、多媒体教学等电子技术创设民主、活泼、开放、探究型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育学生猎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使远程教育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5)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老师的网络教学和信息技术能力,建设一支高素养的老师队伍,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向信息化、现代化进展;(6)改善学校网络环境,创设良好的教学信息支持系统。(三)讨论的内容(1)完善和优化相关“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网络基本服务系统、应用支撑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和教育教学资源库,实现学校从环境、资源到应用的全面数字化;(2)讨论加强对老师教学的管理,通过教学反思、教学日记、教学论文与典型案例、学术专著等形式,形成系统化的显性资源,促进老师的成长,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开展管理的有效途径与方法;(3)通过人力资源建设的讨论,扩大数字化老师队伍的建设,强化老师的数字化应用意识,提高老师的数字化能力。建立、健全相应的使用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4)数字化资源的应用讨论,通过数字化资源的选择与组织,促进学校管理方式的改革,老师备课方式、教研方式的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家长沟通方式的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