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枯竭、农田龟裂、水井干涸、水库见底自去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引起国人的普遍关注。直击灾情,令人触目惊心。此次特大旱灾,继5.12 汶川大地震后,又成祖国西南之殇!一、灾情概况贵州著名景点黄果树瀑布,位于重旱地区。因为上游水源锐减,昔日蔚为壮观的黄果树瀑“”“”“”布已是由 面 及 点 ,出现了 缩水 四分之三的情况。对此,每天必须定时开启瀑布上游的调节水库,才能够保证它不断流。云南省文山州水塘村一村支书,在多次帮助村民找水源的努力失败后,失去了信心和耐“心,开始挨家挨户劝村民外出打工,或投靠亲戚渡过难关。 出去吧,难道在这里等着渴”死吗? 不少村民有些犹豫,他甚至哭着劝他们离开。灾情发生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救灾工作。温家宝总理及时亲临云南等地指导抗旱救灾。农业部派出多个工作组,深化重旱区开展工作督导和技术指导。政府的送水车不间断地为山区村民们送去生命之源。面对大旱,全国各地情系灾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中国扶贫“”基金会及时启动 甘霖行动 ,当地村民们团结自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行动也令人十分感慨。二、成因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罕见的特大干旱?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西南之殇?笔者综合专家分析意见,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天灾因素。众所周知,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直接带来大气环流异常,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必定会出现极端气候事件。气象部门统计显示,去年 9 月以来,云南、贵州大部及广西、四川、重庆的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多年同期总体偏少五成以上,而云南整个冬季以来的平均气温,达到了自 1950 年以来的最高气温。降雨少、气温偏高、蓄水少是受灾最直接的原因。其三,脑残的水利工程盲目上马。西南地区的水电站建设近年来缺少应有的规划,更没有深化可行性讨论和听证就密集上马,对流域生态带来了重大改变。星罗棋布的水电站对水“”资源的 挟持 ,成为旱情加剧的又一大原因。三、应对措施面对灾情,首先,必须加强水情、旱情的监测分析和会商研判。组织旱区对缺水情况逐县、逐乡、逐村、逐户排查摸底,进一步细化完善供水方案,合理使用和调配好有限的抗旱水源,优先保障生活用水,妥善安排好生产用水,不惜一切代价,保障旱区每家每户每人的基本生活用水。其次,因地制宜,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抓紧建设一批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的建设,为春耕生产用水提供有力保障。再次,必须建立长效抗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