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浪冠心病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2024 年 3 月 17 日下午,CIT2024 大会上,在人气很高、气氛格外热烈的“PCI 合并临床疑难问题”专题讲座和讨论中,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广西心血管病讨论所副所长李浪教授的讲座赢得了与会专家和听众的极大关注,讲座结束后,吕树铮、乔树宾、陈韵岱等教授给予了肯定评价。冠心病合并 ET 的流行病学现状“冠心病合并 ET 病理机制多种多样,如血小板的活化、动脉痉挛、血小板活性促凝物质增加、血小板表面糖蛋白的改变、选择性脂氧合酶的不足,这些机制都可能参加到血栓形成的过程中,但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李浪教授表示。Gao 等 2024 年提出对冠心病合并 ET 患者的一份数据显示,冠心病合并 ET 的特点主要有以下 6 个方面: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桥血管是最容易受累的血管(原因不明);患者自发性出血的危险性增加;发病率与性别无关[Gaow,Shenw,Luox,eta1.Internationaljournalofcardiology,2024,180:223-2251;JAK2V617F 基因的突变会使 ET 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栓形成的危险增加 2 倍;JAK2V617F 基因阳性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更高,用羟基脲治疗更为敏感;对于不明原因血栓形成,常规筛查高危血栓患者 JAK2V617F 基因,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campbellPJ,ScottLM,BuckG,eta1.TheLancet,2024,366(9501):1945~195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指南2024 年意大利血液学会等 3 个组织提出的 ET 抗栓版治疗指南中,对不同年龄层的患者都提出了使用化疗药物的建议,其中羟基脲在各个年龄层均被用作一线治疗药物。对于年龄<40 岁的 ET 患者,一线治疗为干扰素或阿那格雷,若患者不耐受或需大剂量治疗导致毒性过强时,则改用羟基脲;对于 40~60 岁并有血栓史的 ET 患者,一线治疗为羟基脲,若无血栓史,则一线治疗为干扰素或阿那格雷;对于 60 岁~70 岁的 ET 患者,一线治疗为羟基脲,若不良反应大或因大剂量治疗导致毒性过强时,以白消安或哌泊溴烷作为二线药物;对年龄>70 岁的 ET 患者,一线治疗为羟基脲、白消安或哌泊溴烷[BarbuiT,etal,haematologica,2024,89(2):215-2321。冠心病合并 ET 患者危险分层治疗ET 不仅是血小板数量增多,对于不同年龄层的患者存在不同的血栓风险。JAK2V617F 基因的突变会使 ET 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明显增加。针对血栓风险分层,对于冠心病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