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员与晚清洋务学堂的科学启蒙摘 要:自洋务运动兴起,中国聘请了一批洋员开展铁路教育,铁路教育成为晚清洋务教育的重点领域。作为铁路教育的参加者和实施者,洋员受聘于晚清各所铁路学堂,完成了大量的科学理论教育和西学传播工作,培育了一批铁路人才,推动了近代西方铁路科学技术的传播与转移,有助于中国早期的科学启蒙。关键词:洋员 晚清关务学堂 铁路教育 科学启蒙晚清铁路事业关乎国家经济命脉,是洋务运动的核心工业领域之一。根据“路电邮航,互为交通”的进展思路[1],铁路事业与电报、轮船、邮政事业共同构成了晚清交通事业。洋务运动开始以后,李鸿章、刘铭传、曾纪泽、盛宣怀等洋务派官员认识到铁路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意义,面对朝廷保守势力的阻挠,不断向清廷谏言,恳请大力推动中国铁路事业,“亲见西洋各国轮车铁路,于调兵、运饷、利商、便民诸大端为益甚多,而于边疆之防务,小民之生计,实无危险窒碍之处”[2],“自强之道,练兵造器,固宜次第进行,然其机栝,则在于急造铁路。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厘捐、行旅者,不可殚述,而于用兵一道,尤为急不可缓”[3]。经过激烈的争吵与辩论,清廷终于同意兴办铁路事业,聘请洋员开展铁路教育,指导铁路工程建设。一、铁路洋员概述洋务运动开始以后,为了完成晚清各项实业的创建与进展,洋务派从海外聘请了一批科技洋员来华工作。铁路事业作为晚清交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完成大量的科技教育工作,聘用洋员数量众多。晚清铁路系统聘用的洋员包括学堂教习和铁路工程师等,他们的工作内容各有侧重,由于具体工作的需要,有些洋员身兼多项职能,常常被调遣于各个工作领域。由于晚清铁路事业的创建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进展过程,洋务运动之前的铁路技术传播仅限于书籍和报刊当中,并无实际的铁路技术传承与实践,因此,铁路洋员的工作对于晚清铁路科技教育发挥了重要影响。高额的薪资待遇是铁路洋员来华的主要诉求之一,侧面反映了洋员对于中国铁路事业的重要影响。从中国铁路学堂和铁路公司与洋员签订的看,洋员不仅可以获得高额的薪水,而且可以享受优质住宅、往返船票、疾病身故保障等多项优厚的福利待遇。以京汉铁路为例,该铁路“路线甚长,用人甚多,洋员薪工尤巨,洋总司一员岁薪六万佛郎”,折合白银近2 万两[4]。洋员的高额薪资与华员的普通薪资形成鲜亮对比,以晚清效益较好的沪宁铁路为例,该局总师格林森的薪水是月俸银 857 两,分段工程师伊富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