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临现场,了解现状2024 年 7 月 14 日早晨,华南农业大学三下乡队伍“海洋之心”来到汕尾调研第四天。这里天气炎热,天空却很蓝,我们都做好了防晒措施。这天我们乘车来到汕尾市流口村爱心路口,步行了半个小时来到了当地养虾场。在养虾场我们远远看到一位虾农正在自家的鱼池的木筏上工作,我们便上前去采访了这位虾农。虾农中年模样,由于长期在阳光下工作,他的皮肤乌黑,但他有着着热情爽朗的笑容,听说我们是华农的学子便放下手头的工作耐心地跟聊了起来。在聊天中我们了解到,他拥有 120 亩左右的鱼池,但是由于在技术方面不够先进,自己也没有专门去学习养虾的知识,都是凭借着经验,或者是其他养虾户的经验来养虾。根据他的话说,就是先养虾的人教后养的。所以,即使虾池的面积有 120 亩,由于技术的缺乏,他家的收入并不是很高。我们起身告辞了第一个养虾户,继续采访其他的养虾户。在整理采访记录中我们发现养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环境方面,由于现在的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影响到虾的存活率与虾的质量,加上受到气温柔天气的影响,虾的存活率在 50%-60%之间。在技术方面,养虾过程中用到比较先进的工具只有打氧机,他们用的捕捞工具还是比较简单,只用到捕虾网。捕捞过程在网里面放下饲料,放入池中,等上几个小时或者放过夜再把网捞上来,这是里面就会装了很多虾了。由于当地的鱼池比较分散,养虾户之间又比较封闭,当地的虾养殖产业并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在销售方面,虾除了少部分会被拿到附近市场上买,大部分都有专门的收购商上门以较低的价格批发,收购商再以较高价格销往市区市场或者深圳等地区。在资金方面,当地养虾户在没有得到太多的帮助,由于申请贷款有一定的手续过程,有一定的要求和名额限制,很多养虾户都是靠自己投入,资金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傍晚,我们从最后一个采访者虾池离开,沿着海边,步行近一个小时来到公路路口搭车。晚上整理了一天的收获,并计划接下来的调研行程安排。这几天的调研虽然很累,我们一个个在海边调研的过程中都晒黑了,但是我们也亲身感受了养殖的过程,了解了养虾户的最真实想法,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们累并欢乐着,这一切都那么有意义,值得我们用付出,用青春去拥抱海洋。为了使调研信息更加全面,我们在接下来的四天中将继续走访买虾饲料饲料店以及当地的村委。(图文/华南农业大学海洋之心队 吕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