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奔在科学道路上的清华“大黑牛清华大学讨论生特等奖学金的获奖者无一不是如假包换的“学神”级人物。在不少“学渣”眼里,他们“隐秘而伟大”:“藏身”于实验室,用平凡的努力制造着耀人的“神迹”。进了清华就遭到“大牛们”的打击高考那年,因参加全国物理竞赛获奖,就读于广西柳州高中的祖充被保送至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科学专业。刚进清华的祖充有些“心高气傲”,大学第一年便选修了最难的数学分析课。没想到的是,这课把他“虐”惨了:在周围满是 90 分的期中考试成绩中,他只拿了 70 分;数学课上学了同样的内容后,自己 1 小时也做不出一道习题,可别人已经把题目全部做完。遭受了“大牛”们的打击后,祖充心情有些沮丧,但他也因此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于是,整个一年级,他把一半的精力都花费在数学分析课上。尽管如此,最终也只拿到了 80 分,相当于全班的平均成绩。在发现自己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仍收效甚微后,祖充意识到,自己并不擅长数学推理,“不能一头扎死在里面”。因此,在大三选专业时,他选择了物理方向。毕业后准备出国留学的祖充,在大三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专业课和外语的学习中。可在偶然听了姚期智先生的一场讲座后,他改变了留学的想法。2024 年,姚期智先生从美国回到清华任全职教授,这种回到祖国施展理想的个人魅力让祖充备受感染。“你有没有兴趣在清华做出属于中国的、甚至是世界的第一台量子计算机?”听到姚先生这个远大的量子计算机梦,祖充便决定留下来,最后被保研到交叉信息讨论院。然而,对于本科是物理系的祖充来说,讨论生阶段的学习需要计算机和物理两个学科的,对于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了弥补自己在计算机领域方面的欠缺,大三下学期的暑假,祖充将近 600 页的《算法设计》一书中的习题做了近一半,并写出了电子版的习题答案。他还在本科的最后一年旁听了许多计算机课程,为讨论生学习作足了准备。2024 年,作为交叉信息讨论院的第一批学生,刚开始讨论生学业的祖充便有幸作为负责人,带着几名本科生开始搭建量子信息讨论中心实验室。这个从保龄球馆改造而来的实验室完全是“空的”,所有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平台都需要自己订制、搭建,“所有的责任都在身上,压力很大,但这也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祖充说。哈佛实验室每周工作 100 小时那时祖充每周有 60 多个小时花费在科研上。因此,1 年不到便搭建好实验室,研二便有了论文成果的收获,在祖充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