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行政推动学术内生与市场引领

行政推动学术内生与市场引领_第1页
1/3
行政推动学术内生与市场引领_第2页
2/3
行政推动学术内生与市场引领_第3页
3/3
行政推动学术内生与市场引领工程学科是毫无疑问的翘楚,而它之所以如此强大,除了拥有顶尖的学术人才支持外,还与之能够与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相适应,从而获得市场支持有关。由 MIT 师生独立创办或通过该校转让专利许可建立的企业总数达 4000 多个,有 1065 家企业的总部设在学校所在的波士顿地区,其中80%是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雇用职工总数达 110万,年销售额为 2320 亿美元,年收入达 1160 亿美元。MIT 每年产生 400~500 件发明,与企业达成 60~80 项技术许可协议,申请专利 150 项左右,接受技术许可的企业有很多大型跨国公司。对开拓新领域或改进新方法的发明,MIT 技术许可办公室实行许可成立新公司的方式将其推向市场,每年许可的新公司达 20 个左右。2.形式多样的“产学研合作”由于市场自身的高度灵活性,使得市场在引领学科进展时体制极为灵活。市场通过许多方面影响大学学科成长。例如,通过对学科直接投入大量资金资助学科建设,促进学科生长;通过企业与大学联合参加合作讨论,带动大学学科进展等。三、“学科花园”:学科建设模式的一个隐喻综上所述,在世界各国一流学科的现实成长建设过程中,三种模式的应用从来都不是孤案。它们基于不同的决策主体,采纳了不同的推动路径,也因此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利弊。行政推动模式以“理性决策”为基石,从所谓“大局”出发,利用行政权力对学科成长做出取舍。一旦做出决定,便对重点关注的学科投入相当丰厚的人、财、物力,使这些被重点关注的学科迅速进展。从理论上来说,这是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突破可能性最强的一种学科建设模式。然而,这里有两点问题值得注意:一是正当性问题。在以行政权力做出集中资源支持一些学科的决策的同时,必定在实际上剥夺了另外许多学科的进展权甚至是生存权。虽然从管理层面来说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在某种程度上这是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越界”。假如这种“越界”没有相应的制约机制或者成为领导层的一种“习惯”,那么从长远看对学术进展和学科建设将是破坏性的。二是正确性问题。由领导层做出的战略管理层面的“理性决策”并不能当然地保证其从学术层面而言也是“理性”的。谁更清楚学科进展的趋势?谁更明白学科进展的突破点?又有谁更知晓学科进展的路径呢?显然,并不是高层领导。恰恰相反,越向下、越接近学科本身的人员才越满足这些条件。学术内生模式以学者为主体来推动学科建设。作为洞悉本学科的进展...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行政推动学术内生与市场引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