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淋巴结结核针吸细胞学假阴性 30 例临床病理分析【摘要】 目的 减少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漏诊,提高细胞穿刺诊断准确性,降低假阴性率。方法 对颈部淋巴结结核 30 例假阴性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假阴性率 7%,其中技术因素占 30%,病理诊断占 60%。结论 病理医生诊断水平提高及熟练掌握针吸细胞穿刺技术是降低假阴性率的主要措施。【关键词】 颈部淋巴结;细胞穿刺;诊断颈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穿刺(FNAC)诊断是十分经济、快捷、简单和准确的诊断技术,尤其是对结核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1],但假阴性较高。本文对 30 例假阴性颈部淋巴结 FNAC 进行分析,以便提高诊断率。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收集 2024 年 1 月~2024 年 12 月本院 380 例颈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穿刺标本中假阴性 30 例,其发生率 7%,与文献报道 3%~10%相符[2]。1.2 方法 一次性 10ml 注射器局部消毒后经皮穿刺颈部淋巴结,转换不同方向负压抽吸见足量材料进入针柄后拔针,迅速将抽吸材料涂片 2~5片,染色后显微镜观察。2 结果2.1 一般情况 30 例患者男女比例为 2:1,年龄 20~70 岁,平均年龄39 岁,假阴性高发年龄组为 28~38 岁。2.2 临床症状 多数患者以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 1 个月~1 年就诊,其中 12 例伴红肿热痛及波动感;5 例患者局部破溃,经久不愈;10 例无任何伴随症状,均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活动度尚可;2 例淋巴结融合成团,呈硬肿块,面积小者约 1.0cm×1.3cm,大者约 5.0cm×4.8cm 不等。2.3 病理诊断 30 例 FNAC 假阴性病例中诊断为慢性淋巴结炎 8 例,非典型分枝杆菌淋巴结炎 6 例,结节病 5 例,化脓性淋巴结炎 4 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4 例,淋巴瘤 2 例,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 1 例,儿童慢性肉芽肿病 1 例,淋巴结 Crohn 氏病 1 例。3 讨论多方面分析造成假阴性的原因。3.1 针吸技术针吸部位不准是假阴性的重要原因:30 例假阴性病例中因穿刺部位过浅使细胞涂片数量不足,或仅为少量稀疏的炎性细胞难以诊断的不满意涂片约 10 例,占全部假阴性 33%,因针吸穿刺失败所致的假阴性病例约为 1/3.因此提高细胞学诊断的关键前提是针吸细胞穿刺成功率,技术越熟练阳性率越高。3.2 涂片与染色质量涂片要均匀厚薄适当,过厚则影响观察,推片推力过大则易挤压细胞呈拉丝状影响诊断。影响诊断的另一因素为染色质量:核浆染色不清楚则极易误诊。3.3 肿物大小穿刺最佳的肿物直径为 1.5~5cm,直径<1cm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