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名班主任之七种武器(四)高屋建瓴 成就名班主任之七种武器(四)高屋建瓴 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班主任,就必须给自己平凡而琐碎的工作给予较高的意义,即我们常常说的“高起点、低落点”。班主任做的事情都是小事,但教育无小事,孩子的成长这一件大事就是由许许多多小事组成的。平凡的班主任首先是看不到自己工作的深远意义,也不善于学习、不善于反思总结,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样一来,就算是撞一辈子钟,也撞不出一点火花来。 如何能让班主任的工作出色起来?从技术层面上讲,要“技高一筹”,从教育的影响力来讲,需要“高屋建瓴”,所谓的教育家也都是从教育人的小事做起的,但和常人不同的是,他总是能将自己做的那些小事总结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或者是做小事的时候心中就想着培育人的远大目标,让人感觉到同样的事他做出来就出手不凡。显然,要使班主任工作能突破就事论事的局限,就必须小中见大,用做教育家的情怀和气度对待那些凡人琐事。“高屋建瓴”是普通班主任工作走向卓越的基本前提,否则,就只能流于平凡了。 班主任工作如何才能高屋建瓴? 第一是“专注”,又叫“用心”——把心思放在教育上,把事情当做事情来做,别人都不把班主任做的事当做事,自己假如也不当回事,自然不会有任何进步。只有专注于某一件事,才会产生奇思妙想,才会有所感悟,为进一步的提升奠定基础。在我的教育故事中不乏充满智慧的神来之笔,这些智慧来自于何处?智慧就藏在我们的大脑中,只是很多人不去开发而已。用心去想,总能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总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干这一行的最需要动脑筋而不是卖体力,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不同意动脑筋,认为把智慧用在这些小事上很可笑,这恰恰是给有心人留下了巨大的进展空间,机会既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又是留给智者的。我在向北京名班主任工作室的老师们介绍我的教育经历时,曾经讲了一个小案例:为了排出班级同学的最佳座位,我动足了脑筋,把所有人写的意向做成卡片放在桌子上反复编排,排兵布阵,大有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风采,结果还被家人嘲笑了一番,说我这么大人了为这点小事忙得不亦乐乎,但如此用心于一件小事,最终却成为经典的教育故事。专注于小事能小中见大,小中见大方显高屋建瓴的本色。 第二是学习讨论,提升境界。 老师职业特点决定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老师的继续教育有两种,一种是各种官方指定的教研研修活动,另一种是自我教育。前者是被动的,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