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的实证研究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的实证研究_第1页
1/14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的实证研究_第2页
2/14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的实证研究_第3页
3/14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的实证讨论 论文摘要:文章使用 VAR 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定量分析了 1989—2025 年我国统一货币政策冲击对八大经济区域产出和物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表现为货币政策冲击对各地区产出和物价在反应程度和时滞上具有显着差异。 一、引言 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是指不同地区面对统一的货币政策冲击时,在反应程度和时滞上的差异。统一货币政策在执行效果上产生地区性差别,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地区差别密不可分。理论认为产生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三大渠道分别是利率渠道、信贷渠道和汇率渠道。在利率的敏感性方面,Luigi 等人指出不同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产出的比例不同,比例越高的国家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就越高。在银行信贷渠道理论的实证讨论方面,Kashyap 和 Stein发现,银行体系主要由小银行组成的国家。其货币政策执行的银行信贷传导效果更强于主要由大银行组成的国家。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方面的讨论。于则的讨论表明货币政策对各地区企业信贷可得性的不同影响导致了各地区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存在较大的差异:宋旺和钟正生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分析得出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是导致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 二、模型建立和数据说明 本文依据国务院进展讨论中心 2025 年6 月发布的《地区协调进展的战略和政策》,对大陆 31 个省份划分为 8 个区域。变量的选择 选取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作为货币政策的指标。这主要是考虑到目前我国的信贷渠道仍然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 选取人均真实 GDP 作为区域产出指标。原因在于真实 GDP 是测度国民经济协调进展的重要指标。 选取区域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作为物价指标。 定义同期各省广义货币供应量为该时期省内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其中,区域人均真实 GDP、区域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都按可比价格进行整理,然后对这些经过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对数调整。以避开数据波动过大造成的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问题。 由于数据可取性的限制,实证讨论过程中采纳的数据是 1989-2025 年的年度数据,原始数据来源于《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等。 同时,因所选取的数据都是时间序列数据,为避开“伪回归”问题先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纳 ADF 方法检验各变量的-平稳性。从检验结果可知只有第一组、第六组和第八组的 4 个变量都是 I(1)。...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的实证研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