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分析 论文关键词:资本市场;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 论文提要:资本市场的进展吸引了市场中一部分资金脱离实体经济转向证券市场,资金的转移使得货币政策的影响也随之扩大,相对的资本市场也对货币政策的传导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资本市场可以影响货币供应量这个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并且扩大了货币政策传导的中介场所,因而我国应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重视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并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使得资本市场对经济增长和其他经济变量的作用更加突出。资本市场已经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渠道,资金流动已经由原来的银行部门与实体经济部门之间扩大到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部门三者之间,这也给货币政策的传导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货币当局来说,应尽快调整货币政策使其适应资本市场的进展,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促进经济与金融持续、稳定进展。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和金融市场传导到企业和居民,对其投资和消费等产生影响的过程。货币政策有四种传导渠道,分别是利率传导渠道、汇率传导渠道、金融资产传导渠道和信贷传导渠道。 利率传导渠道。即通过货币供给的变化来影响价格预期,从而影响通胀预期,再影响实际利率水平,进而影响总投资,最终导致经济增长的变化。 汇率传导渠道。即改变货币供给量,导致利率发生变化,进而改变汇率影响净出口。 金融资产价格传导渠道。主要指托宾 q理论。托宾定义的 q,即企业的市场价值除以其资本的重置成本所得到的值。托宾 q效应的传导原理是当货币供应量 M 上升时,利率下降,股票价格上升,更高的股票价格导致更高的 q,这样就会催生更高的投资支出,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反之亦然。 以上三种渠道的形成需以资本市场的生成和发育为基础。在货币传导机制中,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影响公众对于货币与证券这两种资产的组合。有效的货币渠道是与资本市场的有效性相关的,这就要求资本市场有相应的广度与深度,既要有丰富的证券品种,又要有范围不受限制、具备丰富金融经验的资本市场投资者。 信贷渠道。主要指信贷配给和资产负债表传导渠道,包括两种主要形式:一是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过程可以描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将增加银行储备和银行存款,增加银行可供贷款的数量,进而实际贷款数量的上升,从而使总需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