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天气预报准确率调研报告 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是大气科学最重要任务之一,是气象事业的立命之身、事业根本。郑国光局长提出要“依靠科技进步,千方百计地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服务能力,全力以赴做好气象预报服务工作,是中国气象局党组考虑的首要工作。”如何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是气象工作者共同的责任,是各级领导和预报员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我省天气预报准确率取得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下,任何成绩在一次预报失误面前都显得苍白,尤其是重大活动的保障,容不得预报失败(如 XX 年奥运会火炬传递济南站的预报)。从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公布的全国各省(市)城镇天气预报质量来看,XX 年,我省 0~24 小时、24~48 小时和 48~72 小时的晴雨预报分别名列第 6、5、5位,XX 年,我省 0~24 小时、24~48 小时和 48~72 小时的晴雨预报分别名列第 9、15、12 位,但是气温预报水平位居下游,我省的天气预报水平还有很大的进展空间。 一、目前制约我省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的主要问题 今年 11 月 10 日到 20 日,省台领导班子分别到业务科室召开了三个座谈会,围绕提高预报准确率、气象服务、人才培育等各方面存在问题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对十七市气象台实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调研,调查的问题主要涉及指导预报、天气会商、天气联防、科研等,各市气象台均进行了仔细的回答与反馈。同时,省气象台领导班子也进行了深化的思考讨论。总体而言,制约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省级天气预报技术方法较少且亟待整合 1、特色预报技术方法有待集成。 XX 年以来,我省预报员在本地预报方法讨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基于实践研发的暴雨、冰雹、雷暴等预报技术方法曾经在业务上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编程技术不统一,造成这些方法分散独立,运行环境有差异,客观产品的显示各自为政,有的没有实现自动化运行,有的基于当时国家下发的数值预报产品,而目前的数值预报产品已升级造成了业务系统无法运行,有的由于人员工作变动等原因无法继续在业务上运行,预报员们辛辛苦苦研制的预报技术方法没有继承下来。海雾及风暴潮等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需要进一步检验其准确率方能起到参考作用。 2、高影响灾害性天气预报能力有待增强 灾害性天气是天气预报的重点,其预报准确率的高低直接决定整体天气预报的服务效果。突发强对流、内陆雾和海雾造成的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