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整治隐患要敢于打破常规

整治隐患要敢于打破常规_第1页
1/3
整治隐患要敢于打破常规_第2页
2/3
整治隐患要敢于打破常规_第3页
3/3
整治隐患要勇于打破常规整治安全隐患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要立行立改,做到整治隐患不过夜。它需要人们分析原因,找到办法,复查效果,完善制度和规程。笔者单位主要从事地震勘探施工,属于涉爆行业。员工们每天与雷管炸药打交道,从炸药运送装卸到发放、领用、包药、下药再到放炮,炸药和雷管及其引爆线都要经过七道工序,经过不同岗位员工的手。一旦有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和发生失误,就有可能引发爆炸事故……危险性大、危害程度高,是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风险特征。为了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笔者同单位生产员工一道找到了《地震勘探爆炸安全规程》存在的缺陷,通过借鉴工程爆破安全技术参数如最小抵抗线、药量、起爆方式等,制定和完善了安全规程技术标准,推出“震源药柱+安全井深+正向起爆+堵塞+扣压沙袋”等六项安全技术措施,实现了 60 万炮零事故安全记录,事故风险由以往的 1/万有望降低到 1/100 万。但是哑炮的安全处理,一直是困扰单位安全生产的一大难题。规程中明确规定,施工现场一旦出现哑炮,严禁在孔内打钻,将其掏出,应在距哑炮井口附近 30—50 厘米处另打孔另下药将其引爆处理。根据规程的有关规定,单位曾实施了该办法处理哑炮,但是其处理效果不符合实际,另下药后引爆不了哑炮。因为震源药柱的殉爆距离 50cm,是在空气介质中进行的试验。单位现场负责人为了不给现场留隐患,曾采纳人工掏孔的办法,来捞出埋在井内的炸药。但是由于炸药顶端为雷管和炸药引芯位置,一旦用力过猛,就会造成哑炮爆炸,危害施工人员安全。怎么办?有的人提出了炸药下到井底后不埋孔,一旦有哑炮出现另下药将其引爆。但是民爆物品的现场安全保管是地震勘探安全生产的首要任务。另外,地震勘探炮点点距大,一般在 50m 左右,分散,不易现场看管。一旦炸药和雷管被盗,流失到社会,将会给社会带来无穷的隐患。但是通过埋孔将其堵实,出现哑炮又不好处理,让人进退两难。面对这一难题,笔者通过深化基层调查,发现处理哑炮的最大的难点是:第一个是人工成孔井壁不垂直,有倾斜现象,孔深在 10m 左右的炮孔,其斜度有的竟达 1m 左右,假如二次掏孔,不熟悉的人员竟掏不到准确的位置。第二个是下药时缺乏准确的井深记录,给后续掏孔人员处理哑炮不能提供准确的数字。三是下药后,炸药顶端与埋孔沙土介质之间缺乏弹性层和标志层。鉴于上述分析,笔者立足防范,通过借鉴 50cm 的震源药柱殉爆技术参数,提出了如下设想。第一个是根据孔深大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整治隐患要敢于打破常规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