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几招识别财务造假?说到财务信息评价,我们通常会从三个维度衡量:——真实——完整——公允对应到虚假的财务信息就是说披露出来的财务信息有虚构、隐瞒或是不实的反映。虚构——即本来没有的事情,通过伪造相关资料或捏造事实来呈现。虚构的事项,可能涉及方方面面,可能会集中在某几个或某一个业务环节。比如销售事项或是资金的进出,更多的可能会贯穿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完整业务链条,比如从采购到生产、到销售、再到两端的资金的收付,后者这样的虚构行为通常更加隐蔽,造假成本也更高,通常在有长期、大规模的虚假信息需求情况下才会出现。隐瞒——即已发生的事,故意不通过会计记账的方式进行记录和反映。这种方式通常比较隐蔽,造假成本也较低。企业可以对财务信息的披露进行有计划地调节,根据对财务信息的需要进行选择性地披露,比如说我们常见的隐瞒负债、隐瞒成本费用、隐瞒损失、减值等。不实反映——对应到财务信息质量的衡量标准来说就是不公允。主要形成的方式有两种:?不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计量和记录,比如说没有达到收入确认条件的时候就提前确认收入;?在进行会计记录时,在会计账簿当中,就是在财务系统当中对实际的业务信息进行篡改,比如说篡改销售单价、篡改原材料的耗用数量等,最终会影响记录的金额。这三种虚假财务信息,形成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造假的主体在对财务信息的需要和造假成本之间进行权衡的结果。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包括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阶段,其实都对财务信息反映出来的企业情况有不同需求。•民企/小企业对于民企/小企业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报表需求:一个是能够避税,一个是便于融资,我们可以称之为基本的生存需要。我们平常会接触到一些刚打算进军资本市场的企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只有一套帐,很多企业至少有 2 到 3 套帐,甚至听说过有个企业最多设置了 7 套账簿来应对不同方面的需求,这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需求就是少交税,甚至不交税。这个阶段的企业会专门有一套账目用来应对税务机关的检查。虽然不同企业涉及到的税种不尽相同,但就目前来说,每个企业最主要的税负就是由于销售行为带来的增值税和由于盈利所需要缴纳的所得税,为了降低这两方面的税负以及减少由于及时足额缴纳税款所带来的资金压力,对应的就要隐瞒或延迟确认一些收入和利润,或虚构、预提一些费用。小型民营企业还有一个重要的需求是资金的需要,想要从银行获得贷款,需要通过报表来向银行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