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的防治措施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又称血管内皮细胞肉瘤或恶性血管内皮瘤,是由肝窦细胞异形增生所形成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它是血管源性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一、疾病特征诊断:有 氯乙烯接触史,常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肝功能异常,ALP 升高,高胆红素血症,X 线、CT、肝核素扫描发现肝占位和充盈缺损等变异。Burston 提出 3 项诊断标准可供参考:①病理形态似库普弗细胞;② 有血管形成倾向;③ 有吞噬现象。诊断依靠病理检查,以肝组织活检为最可靠。实验室检查:包括贫血、白细胞增多(65%)或白细胞减少(25%),血小板减少(62%)。约 2/3 的病人有肝功能异常。一组病例磺溴酞钠潴留试验(BSP)阳性者占 100%,ALP 升高占 85%,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占 72%,高胆红素血症 60%,部分病人有 ALT 升高。其他辅助检查:胸部 X 线片可示有肺不张或胸膜肿块,在同胶质二氧化钍有关的血管肉瘤病例中,腹部平片能发现不透明的肝、脾和腹腔淋巴结影。CT 可发现不匀质低密度占位病变及肿瘤破裂影像。肝血管造影显示异常血管形态,肿瘤周边持续染色和中央放射透光区。二、鉴别诊断临床上肝血管肉瘤易与肝弥漫性毛细血管瘤相混淆,也很难与肝母细胞瘤相鉴别,在成年人肝血管肉瘤须与未分化肝细胞癌鉴别,前者如前述病理部分,瘤细胞质呈嗜酸性,后者呈嗜碱性,而且异质明显。多处取材可见癌细胞带有肝细胞性状,可资鉴别。三、治疗方案局限性结节不伴有肝硬化者,力争早期发现,早期手术切除。不能切除的肿瘤,可采纳化疗药物氟尿嘧啶、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阿霉素)、表柔比星(表阿霉素)和(或)放疗,可延长病人生存期。四、并发症本病约 25%合并肝硬化。肿瘤破裂可致血腹。因肿瘤内存在动静脉分流可引起心力衰竭。血小板在肿瘤内大量消耗,可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五、预防措施1.设备密闭氯乙烯制造和聚氯乙烯制造过程当中,都必须做好管道的密闭。注意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杜绝跑、冒、滴、漏。2.清釜技改以往聚合釜人工清釜,一釜一清,清釜工要接触大量氯乙烯。技术改造后,聚合釜壁涂防结剂,几十釜甚至上百釜清一次。清釜用高压水(10MPa)清洗,避开了工人直接接触氯乙烯。3.抽取单体从聚氯乙烯树脂成品中经冷却真空抽取氯乙烯单体,使成品中的氯乙烯单体含量由原来的 1%左右,降到 10ppm 以下。这样使聚氯乙烯成品的热加工中,释放氯乙烯单体的量极大减少,减少了污染和危害。4.做好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