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答案】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不再限制商业活动的时间和区域。38.(32 分)答案要点: (1)被压迫民族和压迫民族。 (2)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互联系;民族主义是实现世界主义的前提条件。民族主义就没有世界主义。 (3)被压迫民族需要民族主义以求得独立,但国际和国内出现忽视和否定民族主义的倾向。 (4)强调自求解放,并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列宁领导下的苏俄倡导和支持被压迫民族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因此中国应该联合苏俄。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相继独立,殖民主义体系瓦解,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应该提倡全球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但由于存在着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和强权政治,因此要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民族的平等。 23. 解析:五则材料主要强调了徽商的基本情况:资金雄厚、经商原因、运营特点、尊儒旗号、贷款平粜。参考答案:由于徽州地少人多,故徽人广泛从商,形成徽商;徽商成为明清时期最主要的商团,资金雄厚,雄踞于中国金融界长达几百年之久;并形成了以血缘关系和乡党为核心以儒家思想为经营理念;平贷平粜,亦儒亦商的双重身份来经营商业。(8 分)巩固练习 2、b3.解析:本题所设情境新颖,第一问在明白图片含义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问要注意的是牛耕的运用,材料二保护耕牛的政策更是说明了牛耕的重要;材料三的诗句中无一不带有“牛”,看出牛耕的普遍,解答第三问就要立足“牛耕”;材料四强调了人口的增加、牛耕的退出及其对农业带来的影响,第四问的影响要从劳动力的增加、先进劳动生产力的出现分析,第五问的影响要从对农业的规模生产和生产力的提高上分析。参考答案:(1)春秋时期。进步:①使用耕牛的数量减少,提高了耕作效率。②曲辕犁的使用,便于水田的耕作。(3 分)(2)图 1 和图 2 说明汉代牛耕已经比较普遍。材料二说明耕牛在人们农业生产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政府保护耕牛私有权。(2 分)(3)唐宋时期,农业生产中更多地使用牛耕。但由于牛的数量有限,借牛耕作的现象比较普遍。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还比较落后。(3 分)(4)原因:人口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劳动力数量增加;加上社会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的提高。(2 分)(5)不利于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小农分散性的经营,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2 分)沂源一中高三一轮复习历史学案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