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对应学生用书页码 P141.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2.劳动的二重性学说不仅揭示了价值的源泉,而且为剩余价值论等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4.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5.马克思正是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对应学生用书页码 P14商品、货币理论[识记·探究层级]1.商品及商品的二因素(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叫具体劳动。该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2)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3.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内容和意义(1)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2)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创立的。这一学说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而且为剩余价值论等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5.在同样时间里,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比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6.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如果“1 件上衣=30 千克大米”成立,那么:(1)二者为什么需要交换?(2)二者为什么能够交换?(3)在上述等式中,1 件上衣的价值是如何表现的?(4)假如有三个生产者生产同样一件上衣,甲用了 10 小时,乙用了 11 个小时,丙用了12 小时。甲、乙、丙哪一个生产的上衣价值量大?为什么?[提示] (1)二者使用价值不同,并且分别属于不同的所有者。(2)二者都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都具有价值。(3)1 件上衣的价值通过与 30 千克大米相交换表现出来,30千克大米是 1 件上衣的交换价值。(4)一样大,因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理解·应用层级]全面理解商品、货币理论(1)商品理论:① 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 属性:使用价值和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