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摩擦力》说课稿 1.说教材 “研究摩擦力” 是 2005 年粤教版高一物理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章讲述力的基本知识,它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垫基石,所以本章知识教学的好坏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成败,因此本章的教学尤其重要。本节内容放在学习了弹力之后,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摩擦力是常见的三种力之一,学好本节内容,有利于学生下面对物体受力分析的学习。此外,摩擦力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学习它有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的特点之一是,本节的知识与初中的相关知识相衔接,降低了初高中的台阶;特点之二是,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直接使学生参与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体验学物理的乐趣;特点之三是,先研究比较形象的滑动摩擦力,后研究较抽象的静摩擦力,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知过程。 2。说目标 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⑴ 知识目标:1.知道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会应用公式 f=Nµ 解决实际问题。 3.知道什么是最大静摩擦力,及其与 N 和 µ 有关。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⑶ 情感目标: 向学生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辩证思想。3.说重点难点如果能抓住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从而判别摩擦力的类型和方向,也就把握了本节课的要领。所以在本节的教学中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1.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规律,会应用公式 f=µN 解决实际问题。 2.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什么是最大静摩擦力。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他们易接受相对形象的滑动摩擦力,而对相对抽象的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普遍感到有些困难,因此对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难点的突破着重介绍“假设法”即假设接触面光滑,则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相对运动,那么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就不难判断了。(2)教学难点:静摩擦力方向的确定。 4。说教法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感受到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存在,并引导学生分析其规律和区别,使学生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另外做演示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发现 f=µN 的规律并理解其物理内涵,使学生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