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课题讨论心得体会(精选 6 篇)2024 课题讨论心得体会(精选 6 篇)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 2024 课题讨论心得体会(精选 6 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题讨论心得体会 1 2 月 26 日、27 日,我们听了 XX 市教研室主任阚兆成同志所作的《论“十四个关系”》的报告,东平徐庆功局长所作的《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师生进展》和 XX 县新湖乡中学王庆良主任所作的《打造高效课堂狠抓教学管理和质量》的报告,受益匪浅;对比我校的所作所为,感触颇多。收获最多的是三个方面:一是解决了认识上的问题,二是指出了管理上的微观问题,三是方法上提供了模板。 首先,谈一下认识方面的收获: 1、素养教育与传统教育(应试教育)不是对立的。按考证两个概念都不正确。应试教育应该说是传统教育的范畴,素养教育应是素养教育,都应归于教育这个概念的外延内。“素养教育”由于长期应用就约定俗成了。 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正所谓“见多识广,经多见广”。 3、关于什么是课程?既然课程是有课程纲要、课程标准、教材和其他材料组成的,有老师和学生及教学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那么除了老师的备课,讲义,教学案外,学生的所作所为也是课程的组成部分,学生的作业,就是学生做的,也就是了! 4、有关“教学目标”的设计,课改十年来,我第二次听阚主任如此透彻的解读,就是一个“实”字,实际、有用!不是生搬硬套,生拉硬扯。隐性的目标就是隐性的,是整合在教学过程中的。 5、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的关系,我认为我们仍处于“形态”阶段,我们应借鉴先进学校的经验“临帖、磨帖、入帖”,然后根据我们的探究“破帖”,成为我们“个人”的、“个性”的成功模式。 6、扬长教育与补短教育的关系。对二者的关系我们也进行过一系列探究,如“促弱推边”包保制、分层评价等,但我们还没有把这项工作做好,没有做好的原因是这项工作实在是太麻烦,没有形成确保制度落实的机制。 7、讲考试与多元评价的关系时,阚主任讲“升学率的高低就代表推动素养教育的高低”,这对我们讲,就是思想认识再解放。推动素养教育,从来没有人讲就是不要质量!分数是衡量差异的标志,该精确的要精确,该模糊的必须模糊! 第二,管理上的启示: 启示 1、思路清楚、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