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20 题)1、社会救助答: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对依靠自身能力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公民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是保民生、托底线、救急难、促公平的基础性制度安排。2、最低生活保障答:国家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3、特困供养人员答: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4、临时救助答:指政府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者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者个人给予的应急性、临时性救助。5、低收入困难家庭答: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或者等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低于城乡低保标准的 2 倍,且家庭财产现状符合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城镇(农村)家庭。6、家庭可支配收入答:指扣除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及个人按照规定缴纳的社会保障性支出后的收入。7、重特大疾病答:指经过住院治疗后自付合规费用达到大病保险(大额医疗)起付线或者被相关部门确认并公布的各类慢性重症疾病。8、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答:是指具有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关系并长期共同居住的人员。包括配偶、父母和未成年子女、已成年但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等。9、“三榜”公示答: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审核通过后,一榜公示;区民政局审批通过后,二榜公示;享受低保对象三榜长期公示。10、转移性收入答: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11、经营性收入答:指从事生产经营及有偿服务活动获得的纯收入。12、财产性收入答: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和不动产产生的收入。13、工资性收入答:指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等。14、即时结算答:是指救助对象在重点救助对象在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就医后,在医院窗口结算时,由医院直接计算医疗救助金额并即时扣减,患者直接获得医疗救助的结算方式。15、合规医疗费用答:是指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目录中规定而产生的医疗费用。16、主动发现机制答:依托城乡社区党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公共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依靠驻村(社区)干部、村(社区)级社会救助员(社会救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