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登池上楼》教案

《登池上楼》教案_第1页
1/5
《登池上楼》教案_第2页
2/5
《登池上楼》教案_第3页
3/5
1/6登池上楼》教案一、教材简析:《登池上楼》是一篇自读性质的课文,是一篇山水诗,作为山水诗,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在这首诗里,客观精致地描写出山水景物的本来面貌,而且在对景物描写时,将诗人的情感很好地融入在诗里面,情景交融。不过,诗歌的语言让人颇觉隐晦,为学生阅读带来一定的难度。二、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谢灵运山水诗的风貌;2、积累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3、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课文的能力;4、培养把握作品思路、熟读成诵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课文重要词语;2、清课文中的一些比喻及典故的意义和所指。四、教学方法:导读法,诵读法,讨论法五、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从山水诗写作谈起,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已有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句,但只是片断的,后来发展的《楚辞》、乐府诗也没有把山水诗作为主要的描写对象去写,只有到了晋宋之际的谢灵运,山水2/6景物才成为诗歌中主要描写对象,打开山水诗的新天地。(二)作者介绍:学生看课文注释①,再搜集有关课外资料,作简要介绍,教师作适当补充:(屏幕显示)谢灵运:出生世家大族,骄纵自负,政治上雄心勃勃,热衷权势,而有动荡的时代背景下,高傲、急躁的谢灵运一直郁郁不得志,最后终于由爵位的继承人沦落到永嘉做太守,在无奈的现实状况下终日以山水为娱,纵欢作乐。谢灵运是诗歌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第一个以山水景物为诗歌主要描写对象的诗人,别人称他为山水诗派的开山祖。(三)学生提出具体问题再研讨: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纷纷提出他们预习中所遇到的难题,总的来说,学生反映本诗难理解。具体问题是:1、课文一开头以“虬”与“鸿”下笔有何意义?2、诗人正沉浸在春的美景中,为何突然因联想到古代描写春景的诗句而引起感伤的?3、本文是一篇山水诗,它里面描写的山水景物有什么可鉴之处?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及有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形式,弄清课文中一些比喻、典故的意义和所指,再确定问题的理解:1、“潜虬”是潜藏的龙,用来比喻深藏不露,孤高自赏的人实指下文中的退耕归隐。“飞鸿”是高飞的大雁,比喻奋进高飞、声名动3/6世的人,即下文中的出仕有所作为,联系下面两句,可知无论出仕进取还是退耕归隐,诗人都做不到,因此,课文以“虬”和“鸿”作比喻,一开头就提出了进退两难的忧愁。2、“祁祁伤豳歌”与“萋萋感楚吟”两句诗都是写春景,“祁祁伤豳歌”的“豳歌”是《诗经》中的一篇,是周公在遭受流...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登池上楼》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