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小学科学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探究为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学生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所以,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在实验中倡导科学精神是培养科学素养的核心。科学素养的核心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养成。课堂中我们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科学实验中锻炼、学习和体验,使他们在实验中享受科学探索的乐趣,在实验中萌生科学精神。1、培养求真务实的品格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我们应该让学生懂得我们要对任何发现都应该问一下是真是假,可靠还是不可靠。所谓的“眼见为实”,也有它的局限性。例如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恰恰是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的反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应该让学生懂得,只有按照科学方法设计的,在严格的科学检查和验证下进行的实验,并且要求在相同条件下实验必须可以重复进行,才具有科学意义。2、鼓励质疑问难的品质辩证的怀疑和批判意识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其实,书本上的东西和权威们的说法,都是在当时当地的客观情况下得出的结论。如果爱因斯坦不突破牛顿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就不可能提出相对论。敢于怀疑,善于怀疑,才会去钻研、去创新。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大胆猜想,大胆向教师质疑问难,树立起肯疑、敢疑和善疑的优秀品质。记得我在上《绿豆种子发芽》一课时,同学们通过做对比实验(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发现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阳光等,正当大家对实验的结论都比较满意的时候,有一名同学举手说,我把对照组的绿豆种子放到没有阳光的地方,过几天它也发芽了,说明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的条件是水分和温度,只是有阳光的绿豆种子发芽会快一些。“你说得很有道理,这也是我们下节课要探究的问题,以后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就要多想想、多试试,才能得到更多的结论,发现更多的奥秘。”二、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基本保障。小学生的探究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使用的材料会随着探究活动的推进或探究内容的转变而变化。材料何时呈现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如果过早发放探究材料,会分散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