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材料的压缩与扩展名家在写作中增删刘绍棠的长篇小说《地火》定稿时有 50 万字。当时,许多出版社争着向他索稿,可是刘绍棠却迟迟没有交稿,他说:“再删一回,争取更少浪费一点国家的纸张、工人的劳动、读者的时间和金钱。”在此后两次大的修改中,他忍痛割爱,竟删去了 20 万字。英国诗人拜伦的诗作热情奔放,极具感染力。在写作过程中,诗人总是激情满怀。在作品交付出版后,燃烧的激情常常让他把稿件抽回来重新修改,并不断补入新的诗句,直到出版前的最后一分钟。他的《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一诗,先后费时一年,但是当诗稿交到出版者手中以后,他还是余兴未尽,又酣畅淋漓地补了一百多行诗句。扩展语句,主要考查扩展、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一般是以所提供的情景或词语为基础,要求运用联想、想象等方式,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丰富句子的内容,做到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文句通顺。能够很好地体现高考改革“语文突出语言操作的实用性”的原则,着重考查我们语言运用的能力。压缩语段是指将一个比较长的语段或者几个意义密不可分的语句,概括主旨,提炼主要信息,压缩成比较短的语段甚至一句话。考查的是分析提炼、归纳概括、压缩整合的能力。从文体上看,压缩语段主要包括四种类型,即叙事性语段的压缩、描写性语段的压缩、议论性语段的压缩和说明性语段的压缩。叙事性语段的压缩需要抓住所叙事件的主干;描写性语段的压缩需要抓住所描写的景物的主要特点;议论性语段的压缩需要抓住中心论点;说明性语段的压缩需要抓住所说事物的本质特征。在“语段压缩”中,“压缩”掉的是语段中信息承载量小的文字,即句子的“枝叶”,保留的则是对整段语言起支撑作用的主干部分。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从单项能力考查的角度看,《考试说明》将其归属于“语言表达应用”,但这两项能力其实也是我们写作的基本能力。扩展语句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实际上考查的是我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而压缩语段在我们写作议论文进行事例论证时更是经常用到。将素材转化为写作内容,一要有好的切入角度,二要遵守必要的原则,三要讲究恰当的转化方式。详写就是丰富与扩展,略写就是简化与压缩。压缩与扩展是一个相对的话题。我们不能原原本本地照用材料,而要提取、摘选、概括,这是一个压缩的过程。而同时,为了主题的需要,我们又要突出与强调某一要点,这就成了扩展。所以压缩与扩展没有优劣之分,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压缩主要有两种方法:摘要和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