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一、教学目标 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思想流派及主要代表“百家争鸣”的原因和意义分析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总结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探究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分析图文材料概括归纳知识史论结合“百家争鸣”是时代的需要孔子及儒学的勃兴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孔子“仁”的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阐释历史联系现实以祖国的历史文化而自豪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历史比较问题探究以人为本的精神境界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用心 爱心 专心2.教材分析与建议课时安排1 课时。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形成情况:“百家争鸣”的局面,孔子及儒学的勃兴,战国时期儒家代表。用心 爱心 专心“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儒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荀子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传承中的创新。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过程中,建议多采用史料教学法,一方面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另一方面也可向学生初步传授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本课引言是由图画与文字两部分内容组成的。《孔子讲学图》体现出孔子作为一个教育家的风采。文字内容则重点指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两部分内容旨在说明: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同时,孔子也是属于全世界的,孔子的思想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建议教师将图画和文字内容作为材料,让学生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问题一:通过观察《孔子讲学图》,你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问题二:通过阅读引言文字内容,你认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如何?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第一目“‘百家争鸣’的局面”。教材首先分析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接着简单介绍了当时的主要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最后分析了“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1)“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