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学案(8)中国现代经济发展一、温故知新基本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 、 政治协商 、 民族区域自治 首要环节: 平反冤假错案 法制建设 基础环节: 基层民主选举 内政 法律体系: 依法治国 理论构想: 一国两制 统一潮流实践效果: 香港 、 澳门 回归,海峡两岸解冻三大政策: 另起炉灶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一边倒 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外交 50 年代: 与许多国家建交,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主要成就 70 年代: 恢复在联合国权利,与美国改善关系并建交,中日建交 八九十年代: 中苏关系正常化、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1 世纪: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二、本专题你需要理解的概念:1、土地制度:1950 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即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保护富农经济。到 1952 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3 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1953—1956 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质是把分给农民的土地收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农民从此丧失了对土地的所有权。1958 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进一步提高公有化程度,农民连单独使用土地的权利也被剥夺了,只能参加集体劳动。这种体制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了一大二公的旧体制,农民虽仍未获得土地所有权,但毕竟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2006 年年初,收取了两千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多年的农业税也废止了。2008 年,土地流转改革进一步深入。2、经济政策: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展三反五反运动,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领导人民恢复发展生产,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超额完成一五计划。1956 年召开八大,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1958 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损失惨重。1960 年冬开始纠正左倾错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2 年召开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运动的经验教训。1975 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提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