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届高三语文晨读材料(下,约 43500 字) 第七周 星期五哲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解读】不辞劳苦的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直到死才停止。后人评诸葛亮的《出师表》为至忠之文,李密的《陈情表》为至孝之文。“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鞠躬:恭敬、谨慎。尽力:后人引用“尽瘁”,竭尽劳苦的意思。已:停止。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解读】为了挽救国家的危难,投身于锋利的刀刃中,把死亡看做如同回家一样。捐躯:牺牲生命。《白马篇》是乐府歌辞,诗题又作《游侠篇》,诗中塑造了一个武艺精熟爱国壮士形象,歌颂了他的为国献身,誓死如归的高尚精神,寄托了诗人为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汉•刘向《说苑•正谏》【解读】良药吃起来苦口却利于治病,忠直的话语听起来有些不顺耳却有利于办事情。前一句是喻体,本意落在后一句。从听话的一方来看,要学会辨别说话人的动机,仔细考虑他说的话是否有利于事情的成功,而不是看人家的话是否中听。从进言的一方来看,尽管是忠言,也还是要考虑对方是否能够接受,要尽量提高自己说话的技巧。逆耳:不顺耳,不中听。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班固《汉书•董仲舒》【解读】站在水边看见鱼,心里想得到鱼,不如回去织了网来捕捉更为现实。这句话的本意是说,治理国家不能空想而应有实际行动。由此可知,光喜爱、羡慕美好的东西是没用的,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有成果。结:织。诗词润州听暮角①李涉②江城③吹角水茫茫, 曲引边声④怨思长。惊起暮天沙上雁, 海门⑤斜去两三行。① 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暮角:傍晚时吹起的角声。角:古代军中的乐器,有铜角、画角等。②李涉,自号清溪子,洛阳人。其诗多写迁谪之感,行旅之思。擅长七绝,语言通俗。唐宝历元年(825),官到太学博士的李涉因受武昭谋害宰相李逢吉事牵累,流配康州(治所在今广东德庆)。此诗可能作于流放康州途中。③江城:指润州城。④边声:边地的音乐。这里指角声。⑤海门:今江苏省海门县。【赏析】此诗抒写诗人流配途中的羁旅愁思。首句中“江城”意为临江之城,指润州,点出润州的地域特征。“水茫茫”既是眼前之景,也喻幽怨之绵长。次句直写诗人“怨思长”。诗人远谪边地,对“边声”尤为敏感。“怨思长”流露出诗人因遭诬陷而怨愤不平的心情。这两句借边声的幽怨之长和江流的悠长,将抽象的思归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