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华润并购检讨

华润并购检讨_第1页
1/7
华润并购检讨_第2页
2/7
华润并购检讨_第3页
3/7
华润是央企踏足海外资本市场的先行者,也是中国内地和香港最具实力的多元化控股企业之一。从 1952 年起,华润作为国家外经贸部的直属企业,是国内各大进出口总公司在香港的总代理,具有垄断性质。而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地方和企业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进出口自主权,华润的外贸垄断经营地位逐步消解,它开始寻求通过国际资本市场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华润在海外资本市场的运作得失如何?其发展历程能给国内企业带来哪些启示呢? 华创借关联并购完成多元化,财务风险加大,估值水平降低 1983 年,华润进行公司制改造,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润集团”)在香港注册成立,并在此后长期作为华润的国有资产运作平台。 1984 年初,香港最大的电子类上市公司—康力投资(00031.HK)由于财务危机而濒临破产,华润集团与香港中银联手组成新琼企业公司,先后向康力投资注资 4.37 亿港元,拥有了 67%的股权,使其成为香港第一只红筹股。此后,华润集团又通过投资和参股收购了一些企业,但目标公司普遍质地不佳,收购后业绩都没有很好的起色(表 1),直到 1992 年宁高宁在永达利身上实现突破。 永达利变身华创,奠定宁高宁运作思路 1986 年,华润集团收购了香港上市公司永达利 26.4%的股份,该公司市值不到 4000 万港元,有大量负债而且诉讼缠身,唯一的资产是位于香港葵涌的一家旧工厂。华润集团发布的资料显示,1990 年 3 月,时任华润集团企业开发部副总经理的宁高宁,以华润代表的身份担任永达利董事,在他的策划下,永达利妥善处理了租约诉讼,发行新股募集了 1.08 亿港元资金,而且获得了无需担保的 4.5 亿港元银行贷款,用于对旧厂土地的开发。到 1992 年中期,永达利开发的葵涌工业大厦建成并租售一空,使其在多年亏损后首次实现盈利 3.6 亿港元。尤为重要的是,1992 年 9 月,华润集团以 8 亿港元收购了香港沙田冷库和百适货仓,随后,永达利以发行新股的方式从华润集团手中收购了这两项资产,形成稳定的利润来源,并从此更名为华润创业有限公司(00291.HK,下称“华创”),当年,华创的股票累计超额收益率达到了 82.6%。 由于运作永达利的成功,宁高宁的资本运作思路得到了华润集团的认可。宁高宁 1987 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获得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后加入华润集团,到 2005 年 1 月调任中粮集团董事长前,在华润任职近 18 年。他 1990 年起步于华创,离职前一直担...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华润并购检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