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框架及案例江苏省注册会计师协会课题组主讲 刘志耕第一部分 序 言大家知道,新审计准则贯彻了风险导向的新的审计理念,新的审计理念是以识别、评估和应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为导向,将过去“审计程序执行到位”的简单审计理念转变为在将“审计风险控制到位”的前提下再将“审计程序执行到位”的综合审计理念。但必须注意的是,要实现“审计风险控制到位”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不仅要求被审计单位具备现代管理的理念和基础,而且还要求被审计单位有比较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如果没有这些,就无法识别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无法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无法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也就谈不上风险导向审计。然而,我国众多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和管理现状却不容乐观,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很多小企业并不具备严格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上述前提条件。尽管新审计准则第 1621 号《对小型被审计单位审计的特殊考虑》针对小企业的审计明确了一些需特殊考虑的事项和应对措施,但必须说明的是,该准则所提出的应对措施空洞、含糊、抽象,不明确不具体,以至于许多注册会计师看完后仍然认为,该准则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小企业的指导性明显不足。于是,广大注册会计师把希望寄托在中注协的《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上。但是,2007 年 10 月,中注协正式出台的《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让广大注册会计师的希望变成了失望,原本以为,有了这本《编制指南》,就会使得财务报表审计有可供借鉴的操作范本,但是,由于这本《编制指南》是针对上市公司的审计特点和审计要求设计的,与小企业审计的特点和要求有很大区别,所以,如果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是小企业,则不能随便按照拿来主义的原则生搬硬套。由于我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企业属于小企业,所以,对于绝大多数注册会计师所面对的小企业审计的要求而言,《编制指南》并不能解决多少问题,实际上也无法生搬硬套。众所周知,对上市公司的审计要求不仅很高,而且与对非上市公司审计的要求、重点、范围往往不同,与广大注册会计师所面对的小企业的审计要求和审计特点更有很大区别。这不仅体现在上市公司和其他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内在的经营规模、管理水平、管理现状及内部控制等方面,而且还表现在外在的经营环境和法律环境的不同。另外,还有注册会计师进行风险评估所需要的一些行业基础资料和基础数据缺乏的问题。因此,注册会计师究竟应该如何将这本底稿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