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的未来进展方式和对策 一、微电影的定义 实际上,目前对于“微电影”各界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可以广泛的认为,微电影是指片长一般在 30—300 秒之间,具备着与传统电影大片同样的高制作水准。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由于情节符合当下主流人群对于精神自由的进一步追求,碎片时间被充分利用,使得过去曲高和寡的电影艺术真正回归大众,因而受到广泛好评。 二、案例分析 接下来,本文选择了三个不同类型的微电影案例,从是否达到传播微电影的目的效果作为角度考虑,选择了两个成功案例《一触即发》、《老男孩》和一个失败案例《不跟随》,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微电影的制胜之道和可能存在的失败因素。分析与对比分析:本文首先分析了一下《不跟随》没有达到诺基亚预期宣传效果的原因,然后对《一触即发》与《老男孩》这两个成功的微电影进行对比分析,探寻其制胜之道。(一)《不跟随》没能达到预期目的的原因。(1)故事性不强,过多强调画面的质感,很多观众评论说没有看懂。(2)缺乏原创性:该微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不跟随”,该主题贴合其所销售的诺基亚 N9 手机“不跟随”其他主流手机采纳安卓系统的精神,但是该微电影的画面与《刺客信条》的主题曲《IRON》的 MV 相似度很高,此举有悖于不跟随精神。(二)《一触即发》与《老男孩》的对比分析。制作效果:前者俨然是一部浓缩的高科技电影;后者手法细腻,它的纯净和真实达到了很好的情感营销的效果。前期宣传:前者明星效应,首创“微电影”概念,幕后花絮、剧透信息、全网首映从凯迪拉克官方微博爆出,各大门户网站“一边倒”正面传播;后者作为 11 度青春系列的微电影压轴作品,前期的 10 部微电影的播映和铺垫,首发通过新浪微博加 V 名人的转发出现在公众眼中。营销方式:前者病毒式营销、借助各大社交平台;后者口碑营销、情感营销、借助各大社交平台、视频网站。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虽然《一触即发》与《老男孩》一个是“微电影”的开山之作,一个是“微电影”的典范之作,但是就后期影响力方面,很明显《老男孩》带给大家的主动关注更多。加上“科鲁兹+优酷+中影集团”的三强联手合作不再局限于品牌方与视频网站之间,而是加入了制作方的支持。《不跟随》虽然启用了明星演员,但缺乏原创性的内容与配乐,成为被大家批判的焦点。那么明星演员与草根演员在微电影的领域孰轻孰重?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