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心种下两颗种子2011 年 6 月 10 日,一则新闻同时在山东各大媒体发布。30 岁的临沂大学校友李 海鹏向母校捐赠 1000 万元,庆贺母校 70 周年华诞。以个人名义在地方性大学设立 1000 万元的助学基金,这在国内尚属首例。“拿出 1000 万元为临沂大学 设 立助学基金,在企业内部和我家里都有不同声音,而我感觉这里曾帮助过我,是我成长的地方,所以 就坚持了下来。”捐赠仪式结束后,山东鹏宇控股集团董事长李海鹏这样解释。李海鹏不是“富二代”,他的父母都是农民,也没有什么家族背景,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创造了一个“ 80 后”创业者的奇迹,创业十年,让十年和两亿画上了等号。李海鹏在贫困的东营农村长大。由于家境贫寒,几亩薄地 的收成既要维持一家五口人的日常花销,还要供李海鹏和两个姐姐上学,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李海鹏很懂事,从小穿姐姐穿过的旧衣服,一放 学就帮父母干活。10 岁那年,父亲深有用心地开始教小海鹏撒花生种子。父亲告诉他,一定要把种子撒到沟里,并且要把两颗种子放在一起。他疑惑不解,抬起头问父亲为什么?父亲擦去满头汗水,抚摸着他的头:“孩子, 只有两颗种子挨在一起,两颗花生发出芽来才能相互支撑,缠绕着向上生长,形成强大的生命 力,抵 挡自然界的风雨。”父亲的话就像花生种子一般,深深地种在海鹏的心灵深处,他更加努力地读书,他相信,自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庭的命运。2000 年,李海鹏考入临沂师范学院历史系,由于家庭困难,大学第一年的 8000 元学杂费、生活费,还是父母东拼西凑借的。在校期间,李海鹏一边学习,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兼职 ,但刚开始时并不顺利。有一次,他在临沂一家家政公司打工,被派到了一个有钱人家去打扫卫生。那人要求非常严,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返工。他从早上 9 点一直干到晚上 8 点,一点点地擦,一点点地清洗,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一天下来,一口水也没喝,本来说好给 50 多元钱,最终那人还是以擦得不干净为由仅给了 30 元钱。李海鹏有些委屈,但想到这是自己用劳动挣得的第一笔钱时,他告诉自己:坚持下去!为了锻炼自己和挣学费,李海鹏有时需要一天做好几份工。有一天, 打完第三份工,已是晚上 12 点多。当时雨下得特别大,豆大的雨点打在脸上,就像敲鼓一样疼!由于没带雨衣,他全身的衣服很快就湿透了,裹在了身上。路面的积水没过了自行车的脚蹬子, 自行车就像是惊涛骇浪中的一条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