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 (二)实施“标准化管理”适应了创建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长期以来,许多建筑施工现场实行的是粗放式管理,机械、材料、人工等浪费严重,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能源消耗和进展效率极不匹配。实行标准化管理,把科学管理落实到施工场地的每个细节、每个过程、每个岗位,使各项管理流程程序化,实现对现场的准确、快速、全过程的监管,不仅有利于现有施工法律规范条件下的生产节约、降低成本,而且有利于把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真正运用的实践中,加快技术创新,促进技术进步,促进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和创建“节约型社会”。 (三)实施“标准化管理”适应了建设文明社会的需要,提高了产业文明度,提升了行业新形象。长期以来,由于建筑业露天施工、农民工高度集中等自身特点,建筑业的社会形象与其社会贡献极不对称。建筑施工场地的“脏、乱、差”给人们留下很差印象。实行标准化管理,可以进一步强化文明施工,改变场容场貌秩序化,并不断增强农民工的文明意识,逐步使农民工向产业工人、文明工人、文明工人过渡,从而全方位地提高产业文明度,提升产业新形象。 (四)实施“标准化管理”适应了时代进展的需要,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政府监管水平。管理标准把原来比较分散的质量、安全、队伍管理等各项重点管理要求有机地整合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清楚、明确的链条,有利于企业学习掌握和在实践中有效贯彻。同时,标准化管理有利于行业主管部门对企业的行业管理,促使企业不断查找管理缺陷,堵塞管理漏洞,实现政府监管方式从运动突击式和重审批、重处罚向长效的管理服务型转变。 四、推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推动标准化施工场地建设实行先试点、后推广、分段推动、由点及面的方式,通过强化保障措施、强化激励机制、强化监督检查,不断巩固和扩展标准化施工场地创建成果,塑造全新的行业形象。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企业自控意识和自控能力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把《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标准》作为培训教育的重点教材,通过专题培训、职工业余学校、知识竞赛、巡回演讲等各种形式深化学习;通过观摩会、沟通会、总结会、加强现场指导等措施,使各级管理人员进一步明确标准。充分运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报道标准化施工场地建设成果,积极扩大社会影响。 二是加强标准化管理知识培训。通过讲座、观摩、竞赛等多种形式,组织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不同层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