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高考语文热点素材:“‘羊的传人’论”一材多用【素材呈现】中共南通市委党校教授、图书馆馆长黄杨提出,相较“龙的传人”,中华民族更应是“羊的传人”。他说,被视为中华民族血脉的羌族,其名“羌”是甲骨文中最早记识族号的唯一文字。而 在甲骨文中,“羊羌同义”,因此羌人又被称为“羊人”,其图腾就有羊。真正能够代表“黄河文明”礼仪之邦及其祥和特质的吉祥物不是表征帝王、皇权、在一些人看来面目狰狞和张牙舞爪的“龙”,而是作为道德象征、形象更和蔼可亲的“羊”。此说一经报道,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很多网友斥责黄杨颠覆传 统、个人炒作。有人认为仅仅根据微不足道的一些资料,而非史料,就断然提出中华民族是“羊的传人”的结论,还是陷入了偏执且自以为是的“狭隘论”中,不值得信任。有人说追求观点“新颖”不错,但这个“新颖”对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的尊重,却不能少,否则,一味求新,陷入奇怪、怪诞误区,就会成为一种“公共毒舌”,对本民族和国人造成巨大创伤。也有人认为要包容甚至尊重黄教授的研究成果。【运用片段】角度一:祛除浮躁心理任何学者都有权发表观点,都可以“发现”新研究成果,但应该祛除浮躁心理,多一些求真务实。龙是中华民族的古老图腾,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我们自称是龙的传人,只是一种图腾崇拜而已。多年前,有学者建议放弃“龙”作为中国形象代表,原因是龙张牙舞爪,不是吉祥之物,而黄教授也认同这一点,认为龙面目狰狞,而羊作为道德象征、形象更和蔼 可亲。这种推理堪称笑谈,形象更和蔼可亲的动物多了,牛踏实勤勉,猪憨态可掬,难道中华民族也能成为牛或猪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一种符号,“龙的传人”的说法,已经根深蒂固于人们的观念之中,即便龙确有张牙舞爪的一面,但也不妨碍它是图腾。受时代浮躁心理的影响,一些学者屡发惊人之论,故作喧哗之声,过于演绎和迷恋噱头,导致了学者声望降低,学术公信力流失。一句话评点:运用归谬法点出对方推理的可笑,指明了浮躁心理对学术研究的危害性。角度二:敬畏传统文化图腾崇拜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情感认同。抛弃民族文化的崇敬感另起炉灶,表面上虽然新奇,亦可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但除了达到抛售个人言论 、吸引公众眼球之外,还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吗?图腾这东西本就是虚无,因而也就没有谁对谁错,很多时候都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传承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