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 1一、课前准备:(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研究摩擦力》是高中物理必修 1 模块二级主题(相互作用和规律)的第二节。让学生在初中《摩擦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研究摩擦力,要求通过学生实验探究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与初中的初步认识相比,本节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探究、讨论等活动,重点也由影响滑动摩擦的因素转到研究静摩擦的规律和对滑动摩擦力的计算上。(二)、学生学习能力分析:我们的学生主要来自基层,初中的物理基础和数学基本都比较薄弱 ,想象能力不够丰富,动手能力不强,在学习上很大程度养成了依赖教师的习惯;而且学生的两极分化非常大。所以在教学中增加了学生动手的部分,并且在习题上做了必要的处理,既要让差的吃饱,又要让好的吃好。(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与学生实际情况,订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的规律,知道滑动摩擦与那些因素有关。 (2)、能运用动摩擦因素计算摩擦力。 (3)、通过实验认识静摩擦的规律,知道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学会在实验的过程观察有关物理现象,并学会从实验的结果中总结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通过查阅资料的形式,了解生活中摩擦力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理解摩擦力的利与弊的过程汇总,领略自然界的和谐与奇妙,使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提升。(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 F 摩=uFn解决具体问题(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2、教学难点: 静摩擦力有无、大小及其方向的判定二、课堂教学(一)、课堂导入: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摩擦现象处处可见,擦黑板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了摩擦力的存在,行走时我们能体会到摩擦力的作用,在干燥的路面上和在湿滑的路面上行走的感觉有所不同,汽车刹车等等,都是摩擦力在起作用,今天我们就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探究摩擦的规律。(板书:第二节:研究摩擦力)(二)、新课教学过程:1、研究静摩擦力 (1)教师演示:用力推讲台 ① 开始用很小的推力,推不动,分析讲台受力情况。 ② 再用稍大的力推,还静止不动,分析受力情况 ③ 继续增大推力,讲台开始运动,分析受力情况。 分析:讲台在推力作...